第9章 清明上河图里的大宋繁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味。城门楼的鸱吻雕塑本该张口吞脊,画中却闭着嘴,这在风水学中是34;不纳生气34;的凶兆;虹桥上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在指指点点,他的袖中露出半卷《诗经》,似乎在吟诵3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34;;最妙的是画尾那个撑着扇子的文人,他故意将扇面倒着拿,这种34;反常之举34;或许是张择端对时人34;颠倒黑白34;的隐喻。
nbsp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清明上河图》与无数珍宝一起被掳往北方。据元代杨准题跋记载,这幅画后来流落到金国人张着手中,他在卷后写下最早的跋文:34;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34;这段文字成了考证张择端生平的关键史料。
nbsp元代时,画作落入收藏家杨准手中。当时有个和尚想借观,杨准故意在画中藏了一枚铜钱,和尚归还时铜钱移位,杨准遂感叹:34;此画有灵,不容俗子亵玩。34;这个故事被记录在《东观余论》中,反映了文人对珍宝的独特守护方式。到了明代,画作先后被严嵩、项元汴等收藏家拥有,项元汴在裱边写下密密麻麻的收藏印记,光是34;天籁阁34;的钤印就盖了37处,堪称古代版的34;到此一游34;。
nbsp清代乾隆年间,《清明上河图》进入皇宫,被收录进《石渠宝笈》。乾隆皇帝对这幅画爱不释手,在卷首题下34;清明上河图34;五个大字,还命宫廷画师临摹了多个版本。
nbsp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清明上河图》随故宫文物南迁,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旅程。据押运官那志良《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记载,运输途中有次遇暴雨,木箱进水,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发现画心因用澄心堂纸绘制,竟未受大损——这种北宋的34;特种纸34;,无意间成了文物的保护神年后,画作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每年展出时都要控制温度湿度,用特殊的展柜避光防尘,享受着34;国宝级34;的待遇。
nbsp在明代以前,张择端主要以34;界画(注:以宫室、楼台、屋宇等为题材,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高手34;闻名。董其昌在《画旨》中评价:34;张择端界画精工,然失之板,不若米家云山有天趣。34;这种评价反映了文人画派对院体画的偏见。直到清代,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才首次提出:34;张择端画市井,如见其声,如闻其语,此非胸有万象者不能为。34;开始认识到其写实价值。
nbsp20世纪初,随着西方艺术史理论的传入,张择端的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中指出:34;《清明上河图》之妙,在以写实手法记录社会,此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之写实绘画异曲同工。34;徐悲鸿更盛赞:34;张择端是中国最早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画是北宋的39;纪录片39;。34;这种评价将张择端从34;画工34;提升到了34;艺术家34;的高度。
nbsp在海外汉学界,《清明上河图》被视为研究北宋社会的34;图像百科全书34;。美国汉学家高居翰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中分析:34;画中虹桥的结构、商铺的形制、服饰的细节,为我们提供了文字史料缺失的社会图景。34;日本学者岛田虔次甚至将画中出现的160多种职业分类统计,写成《北宋汴河两岸的职业结构》,这种34;图像社会学34;的研究方法,让一幅画变成了一部活的历史书。
nbsp围绕《清明上河图》的真伪,学界争论了数百年。目前公认的34;真迹34;是北京故宫藏本,但历史上至少出现过30多个版本:
nbsp仇英仿本:明代画家仇英临摹的版本最负盛名,他将北宋汴京改为明代苏州,画中出现了昆曲表演、文人雅集等吴地风情,被称为34;苏式清明上河图34;。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仇英本,画中茶肆的楹联写着34;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34;,这种明代才有的俗语,成了断代的重要依据。
nbsp清院本:乾隆元年(1736年),宫廷画师陈枚、孙祜等人合绘的版本,融合了宋、明、清三代的建筑风格,还加入了西洋透视法。画中出现的热气球(当时叫34;天灯34;)、西洋钟表等元素,反映了清代宫廷对西方科技的想象,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伪本:20世纪50年代,有人声称发现了张择端的34;早本34;,画中汴河两岸有更多农田,人物服饰也更简朴。经徐邦达等鉴定家考证,此本实为南宋人仿作,因为画中出现了34;交子34;(纸币)的图案,而北宋交子主要在四川流通,汴京多用铜钱,这个细节暴露了作伪者的时代局限。
nbsp北宋宣和末年(1125年),张择端在流亡途中病逝,享年约四十六岁。临终前,他指着未完成的《金明池争标图》对弟子说:34;吾画市井,非为娱人,乃存史也。34;这句话道破了他的创作初心——在文人画追求34;逸气34;的时代,他选择用画笔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nbsp今天再看《清明上河图》,会发现张择端的三大超越:一是34;超越时空34;——他将不同时辰、不同地点的场景浓缩在一幅画中,创造出34;多维时空34;的视觉体验;二是34;超越阶层34;——在士大夫主宰的艺术世界里,他为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留下了影像记录;三是34;超越技法34;——他打破了34;界画34;与34;人物画34;的界限,开创了34;全景式社会写实34;的新范式。
nbsp当我们在故宫的展柜前驻足,看着画中那个撑船的船工、叫卖的货郎、玩耍的孩童时,会突然明白:张择端画的不是盛世赞歌,而是一个王朝的日常。在那些汗流浃背的纤夫、讨价还价的商贩、东张西望的行人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北宋的市井风情,更是人类共通的生活本质。这或许就是《清明上河图》的终极密码——它用画笔告诉我们,最普通的日常,才是最永恒的历史。
喜欢。
第9章 清明上河图里的大宋繁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