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7章 长安杜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再度抵达长安,马腾心情复杂。一路上种种见闻让他难以相信,这就是被西凉军肆虐许久的司隶。前后不过半个月,人烟稀少的弘农,京兆,便再度恢复活力。

    千里良田边上是笔直的官道,官道上面牛马不断运输粮秣抵达京兆,扶风,冯翎三郡。

    随军而来的牛羊留下,大片荒草正好充作口粮,每日产出的牛羊奶,也能被制成奶制品,养活一大批人。

    酪浆是这个时代的主流饮品就是源自于牛羊战马在大汉并不匮乏。如何利用牛羊,让牛奶羊奶终年不断,也成为一个学问。

    活着,就是为了吃,为了填饱肚子的大汉百姓,不惜一切代价,总算让酪浆一年四季都能出现在世家豪族的桌面上,成为待客的饮品。

    跟邺城的富庶不一样,长安欣欣向荣,肉眼可见的残破正在被清理。

    农田,沟渠,屋舍,列在以工代赈的首位,随后才是官道,城墙不断被修缮,用来加强南北之间的交流,沟通。

    已经到了秋天,冬小麦随时都可以播种。这个年代,北方主流的栗米(小米)在缺水环境下虽然产量不低,却已经开始被李云义有意的减少播种。

    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小麦跟大米才是主流。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磨坊,小麦磨成面粉的一道工序,并不简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做到。

    加之栗米在春天夏天才能播种,现在已经过了农时。从青州大量运输而来的小麦种子,正好春播。只要坚持一年,等到夏天收获之后,还能抢种一季栗米。

    这一切,马腾虽然不知道,可他并不瞎。肉眼可见的一切,他还是看的真切。

    王粲更是惊诧,他本以为京兆跟河南一样,都是人烟稀少。

    可这长安一地,沿途所见百姓何止数万。如此多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靠着以工代赈,农耕恢复生机,这样的事情,也只有齐公才能办到。

    换成别人,早就他娘的给予一丢丢救济,保证百姓不饿死,便是天大的功绩。

    果然,人与人还是不一样的!

    ......

    田野之上,杜畿没把自己当成京兆杜氏子弟,长安县令。他与老农探讨如何播种,想要将种植冬小麦的经验,传播到八百里秦川当中。

    这个时代北方主粮是栗米,青州冀州现在有大片土地开始种植冬小麦,为的就是能够达成一年两熟。

    “好好好,就按照你说的办。”杜畿一抹额头上的热汗,眯着眼睛看了看天,烈日炎炎,将人晒得火热。

    “别的都依你,这经验多多推广,让老百姓早日受益,来年长安县有了农官儿,我一定向太守举荐你。不过现在,一切还要按照咱们齐公制定的规则来,两年三季,第三季必须种大豆。”

    老农连忙下跪,被杜畿搀扶起来的时候,仍旧惶恐不安。当官儿,这种事情他想都没敢想。甭管是小吏的还是官员,都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大汉能种地的人海了去了,可真正当官的没几个,能够推广种植,育种的更是没有。

 &nbs

第737章 长安杜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