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辅大人他英年早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15 章 番外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和十八年秋,中和帝驾崩,时年三十三岁。

    其年,太子萧淇十四岁,奉旨登基为帝,年号永宁。

    内阁首辅陆濯,已致仕的温候,皆为中和帝托孤重臣。陆濯更被拜为太师,文华阁大学士,官居超品。

    永宁元年,春回三月,京郊已泛了青。

    一个车队逶迤出了京城,首辅大人在城门外,眼巴巴地望着渐行渐远的大车,落寞非常。

    大车里的陆璨,在车窗处用力朝前来送行的父亲挥挥手。

    虽看不清他的容色,想来,必定是红了眼圈的。

    她这回随母亲要北上边城,目的地是万昌。

    万昌在大梁西北,与鞑靼、瓦剌交界。那里连年战乱,边城民不聊生,朝廷向来不敢放松警惕,每年调拨大批银粮往边城,为得是让将士们守住大梁江山。

    后来听父亲说,自从大梁战神温铉戍边,与外贼狠狠地打了几仗之后,近十余年来渐渐消停了,据说在边城,只要提起镇北将军,外贼自会不战而逃。

    更听说,近几年由朝廷允准,与鞑靼互通商市,边城万昌竟日渐繁华起来。

    母亲想在那边开发新的项目,打算实地考察之后再决定。

    父亲本是不许的,怎奈母亲坚持,父亲也无可奈何。

    而陆璨跟来,纯粹是为了游玩,她给父亲的借口是:“我是女子,更要多增长见识的。人常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是要出去走走,才能不被眼界所局限……”

    这是母亲常说的,父亲听了,自然无法反驳,只好同意了。

    可临出发前,父亲牵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嘱咐了她许多,还告诉她:“你母亲近来熬夜太多,总是头疼。到了西北考察,若没我在旁念叨她,恐怕更要熬着,你记得多劝着她些,及时用药,及时休息……”

    陆璨自然满口答应,还向父亲保证:“爹爹放心,我最有法子对付母亲了!”

    正在陆府大车上胡思乱想间,突然,行在车队前的一匹马儿调转回头,来到车窗前,马上的人对着靠在窗边的陆璨道:“宝儿妹子,想什么呢?”

    陆璨抬头,看着马背上的年轻男子,笑道:“李家大哥哥,思明哥真的不能来了吗?”

    这位是户部尚书李青御的大儿子,李修明。说是要随她们一起北上,见识一下大梁天下。

    至于陆璨说的思明哥,则是李青御的二儿子,与陆璨年纪相仿,常混在一处玩耍的。

    李修明是个标准的书生模样,即使现在,他也穿着学子?衫,戴着幞头,一举一动皆透着斯文,似乎连他的跨\/下的马儿,也安静了许多。

    母亲在车内看见,笑着问他:“修明,你娘这回如何肯放你出来了?思明可是又闯什么祸了?”

    “回伯母的话!”李修明见问,忙拱手礼道:“我娘近来在家忙着教我弟、妹规矩,自然没空管我!”说完,他赧然一笑。

    李青御的夫人出身世家,乃是真正的高门闺秀。

    虽对母亲的生意多有赞赏,却对她像男子一样抛头露面,整日混迹在外十分看不上。

    母亲对她那种扭扭捏捏的作派,也不太感冒。

    所以,最初时,陆璨和李家的哥哥们并不十分亲密。

    后来李修明因天资聪颖,十六岁便考中秀才。

    他们知道父亲从前中过状元,又是当朝太师,还是大学士,整个大梁朝,哪个敢说学识超过父亲的?

    因此上,他们时常借口到陆府请教学问,还拜了父亲为师,她这才和李家兄弟二人熟稔起来。

    如今李修明将将十八岁,李尚书本让他考举的,因父亲说:“还差些火候,再等三年不迟。”

    这才没有下场应试。

    如今趁着这个空,因听说她们母女要往西北边城去,便禀了父母,随她们一起去。

    陆璨知道,李尚书对儿子们倒还好,李夫人却对他们管得极严,也不知李修明使了什么手段,竟能让李夫人放他和她们出这么远的门。

    至于李思明,小小的陆璨摇摇头:他必定是没有这个头脑对付李夫人的,所以只能被李夫人关在家里。

    陆璨从前也随母亲出过远门。不过,从前是南下,走的是水路,虽说路途遥远,却并不难熬。

    如今往西北去,全程陆路,外头又越发荒凉,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好在一路有陆修明陪着,他虽是个书生,说起话来,却像父亲那样,无论她说什么,他都能答得头头是道,喜得陆璨直笑:“我原以为修明大哥哥是个书呆子,没想到,你竟比思明哥哥还要厉害!”

  

第 115 章 番外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