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今日无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阴晋之战,秦人五十万惨败在吴起带领的五万魏武卒之下。
这场惨败,还有惨败后的痛定思痛,终让秦国迎来转折时刻,也开启了霸业的序幕。
一轮惨败后的秦国人,在秦孝公带领下开始痛定思痛,商君的来投也让秦孝公找到了强国的方略,随后就是商君变法。
由此,才有了秦国崛起进而统一的最关键因素出现,那就是秦国的军国主义化。
秦孝公变法前的秦国,地理位置并不算好,物产也不丰富,国内的各阶层矛盾此起彼伏,阴晋之战的惨败,让秦国随时有覆灭的可能。
一个混乱的秦国,要强大最需要的是什么?所谓不破不立,最关键的当然是彻底改革,将所有的国内矛盾通过变法改革转移到国外去。
商鞅变法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军国主义实践。
通过变法,秦国将最核心的内部矛盾,通过军工授爵给予老百姓出头之日的方式,给予了各个阶层迁跃的机会。
变法之后,举国上下所有人的矛盾,都从内部矛盾转移到了外部。
只要在战斗中收获军功劳,你就能晋爵,只要种田种得好,你也能晋爵位,至于这战功和爵位封赏哪里来?
只能是对外征战。
也成了秦国一统六国的根本。
而除此之外。
就是秦国的几代君主都知人善任审时度势。
秦国传位几十代,也有不作为的君主,但是没有亡国之君。
尤其是随着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还有秦昭襄王这些秦国几代君主的出现,给秦国蓄积了能让嬴政统一六国的实力。
秦穆公时期就重用百里奚、西乞术、由余等人击败晋国灭了梁国等几个国家,扩展疆土,与晋国交好,这才有了著名的秦晋之好。
最终到了秦始皇。
怎么说呢,秦始皇开天辟地,千古一帝不为过。
按照战国的格局来说。
虽然各种征战。
但是一个核心不变,六国基本上格局已经定了,你来我往,合纵连横。
没有一个君王想要一统天下。
即便是昭襄王时期楚国把持秦国朝政几十年,可愣是没有灭掉秦国。
可秦始皇掌权之后,短短十年的时间,便发动了灭六国之战,而且还是史无前例的成功了。
天下从此一统。
这是基础,虽然秦国二世而亡,如果仅仅从这一点说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有点不足。
但是。
废分封,行县制,后世两千年封建国家都用这种方式组织国家,尤其是想想现在,虽然有点变化,但其实还是沿用了秦始皇制定的郡县制,可以说自始皇之后,天下就没有变过。
建立中央集权,确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此后经历各个朝代,中央集权在此趋势下经历了长远的发展,也可以说,这种中央集权,基本上天下也没有变过。
秦律,秦律的出事自商鞅变法,而后经过秦国历代君王的修改,虽然严苛,但基本完善,汉代继承了秦律,或者说基本上没有怎么修改过,而后世的律法基本上都是在秦律的基础上或轻或重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
行政体系,这个就不用说了,三公九卿,九品中正,三公九卿,其实都是在三公九卿的制度上进行修改,史无前例的创立了这个体系,一直被沿用和发展,即便是现在也是差不多了,尤其是秦国的二十四等公候,基本上都被沿用,等级上没啥变化。
统一度量衡,这个更不用说,度量衡的确立使全国的经济生活有了共同的基础,利于全国的贸易发展,经济进步,虽然六国统一必要的,却也再次证明了始皇的眼光。
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也是天下一统的必然,华夏才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
以法为教,推行法家思想,虽然这也是后世诟病始皇的原因,秦法的严苛程度超乎人情伦理,不过这有点被后世当做反面教材的为后世君王教训的原因。
筑长城,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长城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而在当时以及后来很长时间,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原防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这样的功绩是不可抹除的。
修筑驰道,想想现在要想富,先修路的情况,就可以想到,在三千年前始皇便拥有这样的目光,是何等的雄才伟略。
秦朝的驰道贯穿南北,修建的非常精妙,以至于到现在都杂草无生。
尤其是在今天延安段和庆阳段一块,仍然依稀可以看到秦朝驰道的影子。
这条驰道应该是从陕西出发,一直到北边的鄂尔多斯草原,也会是今天的包头市。
这块地方是秦朝北征匈奴扩展的地方,秦朝时被称为朔方郡。秦朝之所以在此地修筑驰道,也就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边关。
据说到现在为止,秦驰道还不长草,想想这工程质量,就感觉可怕,荒废的院子一年没人就会长草,荒废的公路十几年不走,也能冒出来杂草,这种几千年的工程,是难以想象的。
迁移六国贵族到关中,也就是本文刚刚写到的地方。
作者君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
将不安分的人放在眼皮子底下,任何异动第一时间察觉,第一时间剿灭。
可惜的就是始皇死的有点早了。
修筑灵渠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但它却是军事行动的产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兵50万征伐岭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战线拉得太长,秦朝军队的军粮运转出现了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率领士兵、民夫,在长江水系的湘江与珠江水系的漓江之间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运载军粮。
就是灵渠。灵渠修建好后,没过多久,秦朝军队就征服了岭南。灵渠居功至伟。
战争结束后,灵渠经过历代修整,继续承担水路交通要道的功能,长达2000多年。2000多年间,灵渠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来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018年,灵渠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怎么说。
作为第一位大一统皇帝,现在能想到的,始皇都想到了,修路,文字,度量衡,车同轨,水利,对外军事(虽然长城没怎么用到),完整的官员体系,甚至跟现在乡镇城市一样,三老,啬夫,游缴,亭长,里长这样的制度,目光灼灼万世啊。
第124章 今日无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