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字江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3章 人工耳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我也这么想我有个伟大的母亲,只是出门迷路了过一会就会回来,过几天就回来过几个月过几年就回来,结果一直过到现在也没回来。我的心情自然低落下来,说实话我更愿意去神农架寻找我的母亲。

    我现在在南辕北撤。

    我不想亲自证明地球是圆的我只想证明母亲还真切真实的活着,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

    活着就成失忆了故意躲着我都无所谓,生命是一条单程道没有重来也没有刷新的机会,怎么都是一辈子,在我身边一辈子不在我身边一辈子。也许是自我安慰也许是正确的大脑里。

    只要不违背道德什么是正确呢?

    什么是错误呢?

    人生禁区之内永远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灰色地带。很多人认为灰色地带就是罪恶区域跟黑色地带一样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因为灰色地带恰恰是普通人最大的缓冲区,深处灰色地带不会一脚天堂一念地狱,灰色地带给了太多人生命的缓冲过度以及重新崛起的机会,时间空间机会。

    “来年暑假我计划去岷江,在雨季实验一下自己的运气,看看能不能捡到张献忠沉船里的宝贝,然后研究完上交国家。”她的思路飞速变化,还好我一直跟得上。

    “石龙对石虎,黄金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一首在四川成都传唱了数百年的童谣,它的背后隐藏着明末清初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宝藏。

    据当地百姓讲,从古至今江口的岷江中都传闻有宝藏,偶尔也有渔民打渔时捞到过银锭、金币,但都没有引起文物部门和考古队的注意,但是却召来了盗宝者。

    2005年,这些职业盗宝者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在岷江中盗挖出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甚至包括国宝级的张献忠金印,直到此时文物部门才意识到张献忠沉银的真实性,并立刻开展调查和保护。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准备,2017年初,考古队正式开始对岷江下的张献忠沉银进行发掘。虽然当时正值枯水季,但两米多深的江水仍然给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当时考古队采取围堰的方法,将江底两万平米的范围圈起来,然后用20台水泵日夜不停的抽水,这才能清理掉河床上3米厚的鹅卵石。此次发掘面积一共有2万平米,最后统计出土文物3万多件,其中包括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明朝藩王的金册等国宝级文物。

    对于我和杜小丙这样的专业队员来说现在确定的水下遗址面积有100多万平方米,此次发掘的2万平方米只占五十分之一。按照史书记载,当年张献忠沉船数量多达上千艘,所以水下应该还留有大量的文物,如果按照现在发掘面积和出土文物的比例,那么在岷江沿线的河水之下,可能还埋葬着超过150万件文物。对于这种情况,考古队在适当的时机,还会再次进行发掘,尽可能多的还原当年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历史。

    “围堰考古不算真正的水下考古,我总觉得还不过瘾,一定要下潜到没人知晓没人敢去的深海海底才成。”杜小丙眼光闪烁野心更大。

    “那你还要去岷江捡金子?”我打趣她。

    “单纯就是为了看看运气好不好,捡到了研究一下然后骄傲的上交国家。”她很认真的解释。

第583章 人工耳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