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字江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3章 男女有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来女人心海底针,原来杜小丙也不能免俗,她只是希望我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我没有生气因为这个夜晚注定不会平静,我为此早就做好了准备。

    那么,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呢?

    以我的性格从不愿意去八卦蕾丝内容,但是因为读过的书足够多所以对有些人有些事就会不自觉的有所了解。我并不怀疑柳下惠具有高尚情操和品德,如果他确实身处“坐怀”之境,我相信以他的人品和定力,也一定会做到“不乱”的。

    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三国时期,曹操欲陷关羽于不义,曾将刘备的夫人和关羽同囚一室,但关公却一心护嫂,持刀立于门前,“秉烛待旦”。关羽坦坦荡荡的君子行为,令曹操都深深佩服。

    那么,在柳下惠的身上,为什么会出现“坐怀不乱”的传说呢?

    我们得看看柳下惠是个什么样的人。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原名展获,谥号惠,因其封邑在柳下,所以后人都称其为柳下惠。

    一直以来,柳下惠都被树为做人的道德标杆,这位占领道德制高点的贤人,曾得到过孔子和孟子的大力赞扬。在《论语》里,孔子称他为“被遗落的贤人”。而孟子则直接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也”。他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柳下惠会什么会成为世人的道德榜样呢?

    这是因为他直道事人,品行高洁,为官刚正不阿。《论语》载:“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有人劝他离开,“子为可以去乎”,柳下惠反问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柳下惠在鲁国做掌管刑狱的士师时,因为人正直,秉公执法,难免招人嫉恨,曾3次遭到罢黜。但柳下惠却不以为然,认为只要是坚持直道做人做事,无论在哪儿为官,都难免遭遇罢免,何必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呢?

    柳下惠的这种“直道”品质,不但彰显了他为官处事的高尚美德,更是体现了他的固有操守。而且,这种品质和操守,是与生俱来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不会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地位的变化而改变。

    正如孟子所评价的:“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也难怪,孟子会将柳下惠和孔子、伯夷、尹伊并称“四圣”。

    既然柳下惠已被贴上了圣人的标签,儒家思想需要这样一位道德榜样和模范,供后世之人景仰和学习。

    因此,便有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

    杜小丙居然求教我真实的柳下惠到底如何那我就简单扼要的给她讲了以上这些,当然带

第493章 男女有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