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字江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9章 黄帝之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山海经》的记载毕竟是孤证,黄帝故乡在河南省的说法,有没有历史证据可以证明呢?当然有。南方的楚国源自黄帝之孙——高阳氏,是商朝晚期是从中原地区迁徙过去的。

    根据楚国史书,以及屈原在作品中的描述,楚国王室和贵族皆为“芈姓”。为了表示对黄帝的追念,楚王改“芈姓”为“熊姓”,其中有位楚王名字是“穴熊”。还记得《山海经》记载的“熊穴”吗?这明显不是巧合。

    从《山海经》到楚国历史记载,这2个证据都可以证实,华夏先祖黄帝的故乡在河南省。当然,黄帝究竟是某个人,还是几位首领共用的尊称,或者是否曾经迁徙到陕西和山西等地,就有待专家学者继续考证了。

    与此同时另一个时间等级当中,史有确载的最早接触“黄帝之人”,是伐纣灭商的周武王。但周武王见到的不是黄帝,而是黄帝的后裔。《礼记·乐记》有云:“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地在今燕山南麓,长城脚下。

    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五帝传记开篇,五帝之首即黄帝。

    到了唐代,大唐皇室在陕西桥山重建“轩辕庙”,修缮“衣冠冢”,黄帝正式成为华夏万民顶礼膜拜的人文始祖。谁知,游牧草原大漠之上,一度被视为“化外之民”的鲜卑人、契丹人也不甘示弱,纷纷称自己才是真正的黄帝子孙……先祖之争,争来争去,黄帝身份成了一个谁也解不开的旷世之谜。

    这个谜跨越几千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牛河梁积石冢大墓开启,尤其是五号地点中心大墓一具头枕玉璧、手握玉龟的老人遗骸展露于世人眼前的一瞬,关于黄帝的种种记忆在学者脑海中闪过。

    在目前发现的牛河梁墓葬中,挖掘出土的尸骨近百具,在第二地点、第五地点、第十六地点均有中心大墓。最吸引眼球的是第五地点中心大墓的这具老人遗骨。

    在辽宁省博物馆介绍中华上古文明的展厅中,这位神秘老人的复原尸骨躺在大厅中央,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传递着一个信息:在牛河梁积石冢上百具遗骨中,这一具最为重要。在“唯玉为葬”的牛河梁积石大墓中,安葬神秘老人的积石大墓出土的玉器不是最多的,只有7件。但这7件玉器却颇具代表性,尤其是墓主人两手各握一玉龟,极为罕见。

    此墓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是一老年男性,头向东。随葬7件玉器为:勾云形玉佩、箍形玉、玉镯各一件,玉璧和玉龟各一对。

    专家说,箍形玉是墓主人与神灵沟通的中介神器,是墓主人神权地位的象征。勾云形玉佩是证明墓主人生前“一人独尊”、王权显赫的象征。墓主人双手各握一玉龟旨在祈福增寿,此玉龟,非至尊王者不可僭越使用。

    黄帝部族以云为图腾,神秘老人胸前摆放的勾云形玉佩,被考古学家形象地喻为他生前君临天下的“权杖”。在原始社会,部族首领多为通神的“大巫”,操掌生杀大权。

    黄帝号轩辕,郭沫若先生考证轩辕即天鼋。这神秘老人手握的玉龟,传递出此人身世非凡的信息。在五千年前,谁有资格头枕玉璧,手握双龟?谁又有如此尊贵的地位呢?

第449章 黄帝之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