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字江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5章 真正大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是如此,我只是匆匆而过的一个过客而已,最多只是呆上几天然后很快就会离开。

    这里根本不会留下有关我的任何痕迹。

    历史就是如此,一个考古学学生本就应该有这样的自觉,默默无闻的自觉,默默走来默默离开的自觉。

    突然想起一首诗词,苏轼的诗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禁不住在心里自己嘲笑自己,我也不知道为何年少的自己会突然变得如此苍老而沧桑,我喜欢苏轼,不光喜欢他的词更喜欢他的人。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的诗词我全都会被,而且每一首都反复研读过上百遍。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地。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任湖州知州,上任后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新党污蔑“愚弄朝,妄自尊大”、“包藏祸心”,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从轻发落的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失意的日子,却也是他最为“诗意”的阶段。《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都是谪居黄州期间所作。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这首《初到黄州》是苏东坡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他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绪。开篇便是自嘲“平生为口忙”,因乌台诗案“事业转荒唐”。接下来一句却开始赞美起“鱼美”和“笋香”,失意之中还不忘美食,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对猪肉爱的深沉,还为其专门写了一首有名的打油诗《猪肉颂》。这首诗和东坡肉都诞生于苏轼被贬于黄州。

    这不仅仅是一首对于猪肉的赞美诗,还教会你做猪肉的基本方法——微火煨炖。

    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在牛羊肉盛行的唐宋时期,苏轼身体力行为猪肉正名。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曾说“凡猪肉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对此,苏轼表示这纯属扯淡。

    他曾用猪肉比喻自己生平所学,在《答毕仲举书》写道:“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苏轼是一个诗人词人文学家艺术家也是为官一方的父母官,但纵贯他一生的却是一个大吃货,这不是对他的贬损而是对他的尊重。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几次被贬被流放甚至流放到了海南之地。可是他不管生活多么不如意不管环境多恶劣始终追寻着一个吃货的快乐。

    那么我一生要追随的是什么呢?

    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的母亲。这是我唯一的答案,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的答案,不管以后我真的找到了活着的母亲还是一座荒凉的孤坟……孩子睡着了一切都安静了,很多人都会认为聋子的世界从来无声,无声就代表安静,他们错了,但是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不是聋子。

    聋子的世界的确安静,只是这种安静是生理意义上的安静,孩子哭闹的时候看在眼里便是不安静便是热闹。

    跟寻常人听见的热闹没什么区别。

    孩子睡着了一切安静了我的脑子里突然充满苏轼,他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小强,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关汉卿写了一首《一枝花—不伏老》,他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关汉卿是我在安静之中想起的第二个人,他和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三人,一起被人们称做“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什么叫元曲呢?

    元曲主要是指杂剧,它是一种把歌曲、道自、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元朝统治的时候,有很长时间*行科举考试。到后来,虽然举行了,但参加的人数很少。

    以前的读书人主要通过考试来做官,那么现在的读书人都干些什么呢?

第365章 真正大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