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掘穴而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发掘的十分有限,最出名的就是兴隆洼了,其余很多地方都还未曾发觉.
所以这里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但是我觉得我很清醒,引起一切的前提都是我首先要完好无损的活下来然后才能做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从现在巴尔思那家伙的表现看他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鲁莽的酒鬼草原老光棍那么简单,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的很.
他知道的事情比考古专家还要多,教授虽然对我很严厉又经常坑我,但是他绝不会选一个腹内空空的家伙做我的当地实习导师.
这点上我还是相信他的.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先要跟紧巴尔思不让他把我再甩掉,同时尽最大可能开启我的考古实习之路.
奇怪的是自从我进入这个大约40平米左右的半地穴土房以后巴尔思一个字都没说过,好像突然变成了一个哑巴,当然我也一直没说话,我有足够的耐心和把握跟他耗下去,我相信我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
????劈啪劈啪,羊肉被烤热羊油被烤化滴落在火堆上的声音很香甜很诱人,让人食欲大增,我没有着急,我的肠胃跟巴尔思比不了,他冷的热的随便吃随便切换,我不行,尤其是在这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我要尽量多吃烤熟的热乎的食物.
其实这种半地穴房屋根本不冷,基本上感觉不到外面的一切,感觉不到风也感觉不到雪,仿佛完全隔离成了另一个世界.
这样的房屋样式其实跟黄土高原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半地穴房屋主要出现在北方的考古发现之中,除了冬暖夏凉之外还可以抵挡野兽的侵袭,是古人生存智慧的象征,同时这样半地穴房屋的集体出现也说明了当地已经开始进入到半定居状态的半农耕时代.
因为我们的先民最开始的生存方式是穴居,无论是北方的山顶洞穴还是南方海边的贝壳屋都是一样的道理,生存的食物来源最初只有狩猎和采集,狩猎就是打猎动物,采集主要是采集野果.
《墨子?辞过》讲:“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室高足以辟湿润,边足以围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
我内心其实是很兴奋的,我只是努力压制,我之后一定会在这里完成我此行的第一次实地考古考察以及发掘,这里还是一片处女地。
我的教授曾经在课堂上激动的说过,他说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不止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至少有八千到一万年的文明历史.
就说眼前的赵宝沟文化遗址,基本可以确定是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间.而我们有文字的历史即便从最初以图会意的甲骨文算起也才三千多年.我们平常研究的宣扬的宣讲的大都都是文字历史,可是我们文字历史之前的三千年四千年五千年呢?
因为没有任何确切文字记载所以就逐渐变成了谜团,远离了大众,最后大家把我们八千一万年的文明历史紧紧缩小到3000年的时代.
教授更加激动的挥舞着手臂,告诫我们,“你们作为考古系的学生要记住,我们中华大地非文字文明的四千年五千年才是我们真正的大时代。”
这也许是我看过的教授最好的一节课,我只能看他讲课,因为我听不到,幸好这节课我基本全都看明白了,从那以后我的心里就开始种下一颗种子,我要用我的一生去走完中国考古学诞生以后发掘的所有非文字文明考古现场,我毕业以后的主要工作方向就是非文字文明。
所以我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文明之下——无字四千年》,也许正是我早早就确立了这样的毕业论文题目所以教授才会把我一个人带回我的老家带回西拉沐伦河畔。
第42章 掘穴而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