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如此一面之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他这话说的慷慨激昂,不知情的,绝对认为这是一位仁人志士、有着铮铮铁骨!
围观的有那尚有血性的百姓,都忍不住大叫一声好来。东京承平已久,繁华到烈火烹油之时,欠缺的便是这种血性和意志。
扈三娘也被他一席话说的气血翻涌,想着拼却一条命,也要护得他周全。
王伦要的便是如此,要不是有她在,这翻话能不能说出来还在两可。当然,真的事到临头,他也会做困兽之斗,只是没这么潇洒罢了。
契丹人怔了一怔,没想到在东京街头,随便遇到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秀才都有这种浓烈的情怀,不禁长叹一声。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大宋不可欺!
更加坚定要与宋国交好、断绝其与金国结盟的决心。
“某最敬佩的是好汉子。秀才,今日之事,咱们一笔揭过,两不相欠,如何?”他道。
这是被哥感动了?王伦心下犹疑,但不会再为自己添堵地继续找茬,人家都退后一步了么。
他倒没有一般大宋人对于辽国那种深入骨髓的仇怨,毕竟来自后世,胸怀世界。在他看来,不管西夏人、辽国人、宋国人,都有资格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中华文化兼容包蓄,足以融化不同的民族。想想吧,西夏人生活的地方,便是后世的西北陕甘宁地方;辽国人生活的地方,便是后世的东北、华北北部及外蒙古一带,都是中国人的地方。
所谓云燕十六州之耻,怪谁呢?秦失中原,群雄逐鹿。汉人自己出了叛徒把这些要地送人,还能怪得了别人?天予不取,反以为祸,人家辽国又不傻。
所谓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便是如此。你弱的时候,没有朋友,每个人都想咬一口;你强的时候,朋友遍天下。
他对辽国人的不满也仅止于对民众的骚扰、欺凌弱小,还没有上升到国恨家仇的地步要说国恨,他自己本身就是造反的!
“甚好。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廖某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既如此,你我便算不打不相识了,将来有缘,江湖再见。”王伦从容道。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几天一直见江湖人物,总是用自己认为正宗的其实是不伦不类的江湖口吻收话,这回又是如此。
说是这样说,心里却道:“出了东京谁还认得你!”
那契丹人笑起来:“正合某之意!廖兄弟,如果没记错的话,你我之前可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北方人豪爽,刚刚还剑拔弩张的,现在兄弟都称呼上了。
一面之缘?
王伦吃了一惊,对方这么一提,这才觉得,这个人好像有些面熟,确实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然后他记起来了,高阳正店、澡堂。
两人屁股相碰的缘分。
果然是一“面”之缘!
“哈哈,原来是你!穿上衣服小可真认不出来了!”他笑起来。
马上发觉,契丹人怔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其他的契丹人也愣了。
周围的空气静止了。
身边扈三娘的面皮涨紫了,转过脸不敢看他。
王伦这才发觉自己刚刚的话严重有歧义。
什么叫穿上衣服认不出人,只有提上裤子不认人…啊呸!我不是这意思…刚刚一句话,丢掉了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好汉人设!
不要奇怪身边人反应这么大,因为在两宋时,曾有上万男子取女性名字为代号在红灯区当娼妓,且已非汉晋时专供豪富取用的“嬖人”“娈童”,而是直接游荡于社会与妓女相竞争,其景观蔚为壮观,比现今的“红灯区”更盛。
陶?在《清异录》中描述北宋京师汴京男风充斥的情形时,说:“四方指南海为烟月作坊,以言风俗尚淫,今京所鬻色户,将乃万计。至于男子举体自贷,进退怡然,遂成蜂窠,又不只风月作坊也。”
也就是说当时京师出卖色相的户头将近一万家,男娼自卖肉体,进退怡然。且这些以男性为娼妓的风月作坊,甚是有名气,有其专门的称谓,称之为“蜂窠”。
东京一共百十来万人,那是百里挑一啊。
既然成了气候,只要来过东京,总会多多少少听说过男娼的事。这些契丹人知道,从扈三娘的表现应该也知道,只有王伦不知道。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害得他现在赶紧为自己洗白:
“小可说的是在高阳正店的香汤店里遇到的…”
“小可廖良,性别男,爱好女…”
第126章 如此一面之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