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果然是世家出身的公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啧啧,这绝对是送上门的大肥羊。
nbsp别看守城是个辛苦活,但在普通士兵眼中,这是极好的差事。
nbsp随便找些借口,就能将好处揣进自己口袋。
nbsp这位老练的守城士兵一眼就看出,来人必然是商人。
nbsp而且还是外地的大商家。
nbsp在守城人眼里,这些人就像额头上写着“肥羊”二字一样显眼。
nbsp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拦住车夫说些什么,对方已经从怀中掏出一枚银光闪闪的银果子,随手扔到他身上。
nbsp随后,车夫根本不管他说什么,潇洒地甩动马鞭,驾着马车“哒哒哒”地进城去了。
nbsp留下守门人站在原地,手里拿着那枚银果子,一脸懵懂。
nbsp我的天!
nbsp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
nbsp连话都不问一句,直接丢出这么个银果子!
nbsp关键是,这银果子是车夫自己丢下来的,完全不用经过主人同意。
nbsp啧啧,守门人这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nbsp幸好刚才没拦住。
nbsp光看车夫这架势就知道,那位车主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nbsp虽然商人地位不高,但俗话说得好:
nbsp钱财能通天!
nbsp连天都能通,那这位气派的富商,在应天府不知攀上了哪路**?
nbsp真要是一不小心得罪了,随便哪个城里权贵发句话,自己的皮恐怕都要被剥了。
nbsp还好,还好!
nbsp不得不说,守门人还算有点眼力劲儿。
nbsp刚才那辆华丽马车上的乘客,确实是一位远道而来的豪商。
nbsp而且,他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富商。
nbsp他就是沈万三!
nbsp不过,守门人有一点猜错了。
nbsp沈万三现在在应天府并没有什么人脉。
nbsp他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结交关系。
nbsp只是,沈万三的想法与众不同。
nbsp他想攀附的,是最顶级的关系。
nbsp他想跟朱元璋搭上线!
nbsp为此,他精心准备了一件宝物。
nbsp就是为了在朱元璋面前博取好感。
nbsp毕竟,当年沈万三和张士诚关系不错。
nbsp张士诚据守苏州与朱元璋对抗时,主要依靠沈万三提供粮饷支持。
nbsp战后,沈万三主动犒劳军队、赔偿损失,甚至资助朱元璋修筑应天城。
nbsp若非如此,沈万三恐怕难以存活至今。
nbsp凭借雄厚的财力,沈万三在朝中左右逢源,名声鹊起。
nbsp然而,也正是因过于富有,引起朱元璋的猜忌。
nbsp虽然金钱本身无妨,但像沈万三这样富可敌国,连应天城的修建费用都承担得起,还能继续挥金如土,确实令人警惕。
nbsp多年来,尽管朱元璋表面上对沈万三不闻不问,但实际上锦衣卫始终严密监控他的动向。
nbsp这种监视毫无掩饰地展现在沈万三面前,令他倍感压抑。
nbsp若仅限于此,沈万三或许会选择隐忍。
nbsp然而,自李善长去世后,朱元璋重启部分港口的海上贸易政策,这一消息让沈万三再也无法平静。
nbsp身为江南首富,他对海外贸易的丰厚利润心知肚明。
nbsp过去走私尚可容忍,如今官方开放,他当然渴望获得合法经营权。
nbsp谁愿意继续偷偷摸摸地赚钱?
nbsp为了接近朱元璋,沈万三精心挑选了一份珍稀礼物,希望能借此博得对方的好感。
nbsp哪怕只有一点点帮助,他也觉得值得。
nbsp沈万三的到来,在应天城的官场和贵族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nbsp他拥有惊人的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
nbsp自古以来,范蠡和吕不韦便是商界先贤,他们的亲身经历为后人提供了榜样。
nbsp投资于人远胜于投资其他。
nbsp沈万三能在元末至明朝建立期间成为巨商,显然才智过人。
nbsp他究竟帮助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默默接受了他的资助?这些都是历史之谜。
nbsp尽管官吏们不会因小利而冒险,但顺水推舟给予便利或无损的小道消息并非难事。
nbsp沈万三刚入住他在应天府早已购置但未居住的宅邸时,便得知锦衣卫已将他的到来报告给了朱元璋。
nbsp沈万三大方地拿起一个沉甸甸的玉底金佛放入锦盒,赠予报信官员的随从作为回礼。
nbsp当然,他也不会忽视跑腿的随从,毕竟“好过小鬼难缠”的道理他岂能不知。
nbsp不过,这些琐事自有随从处理,他则更注重保持自己的身份。
nbsp虽为商人,但他可是大明首富。
nbsp“子荣,我们刚到,有些人事先并不知情。
nbsp”
nbsp“你稍后出去送拜帖。
nbsp”
nbsp“礼物按原计划准备即可。
nbsp”
nbsp被唤作子荣的是沈万三的亲信管家。
nbsp听到主人吩咐,他立刻恭敬地接过任务,从身旁的小箱子里取出印章和文房四宝。
nbsp给大人物的拜帖必须由沈万三亲自书写。
nbsp与此同时,朱元璋正皱眉阅读毛骧紧急呈上的消息。
nbsp“沈万三到了?”
nbsp“他为何而来?”
nbsp“那负责监视沈万三的锦衣卫是否已有消息?”
nbsp朱元璋语气急切。
nbsp他对沈万三的印象极差。
nbsp从出身来看,作为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就瞧不起商人,尤其是像沈万三这类的。
nbsp当年朱元璋落魄时,确实被这些豪绅坑得家破人亡。
nbsp即便登基后,他依然对商人抱有偏见。
nbsp因为他眼睁睁看着商人们疯狂敛财,却收不上多少商税。
nbsp这种眼看着他人赚钱却无能为力的情况,让朱元璋十分痛心。
nbsp并非朱元璋不了解商税的价值。
nbsp对于视金钱如命的人来说,哪怕是几万几十万两银子,他也绝不会放过。
nbsp只是商税在明朝如此低,甚至许多地方根本收不上来。
nbsp这都是元朝过度纵容商人的后果。
喜欢。
第180章 果然是世家出身的公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