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章 就想来礼部做事,顺便瞧瞧那位胡大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己的错。

    nbsp杀戮太重,无人可用,这才便宜了张筹。

    nbsp算了,先这样吧,至少张筹还懂畏惧,总比那些不知尊卑、毫无敬畏之心的人强。

    nbsp“对了,惟庸在哪?”

    nbsp张筹一听,立刻紧张起来。

    nbsp胡大老爷自然不在礼部,可张筹哪敢直接告发胡大老爷,急忙支支吾吾地找借口。

    nbsp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惟庸八成又在偷懒了。

    nbsp

    nbsp对于胡惟庸,朱元璋很信任。

    nbsp他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老兄弟,能力强且行事谨慎。

    nbsp朱元璋微微点头表示知晓胡大老爷不在礼部而在偷懒的情况。

    nbsp至于惩罚?

    nbsp胡大老爷是他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有什么好罚的?

    nbsp渐渐地,朱元璋意识到胡大老爷的行事风格。

    nbsp他平时尽量避开,甚至做出一些惹人不满的事,但绝不会在大事上马虎。

    nbsp比如这次官员招考,虽然学子们不满,但皇帝和六部官员都认可。

    nbsp胡大老爷其实是在避嫌、自我贬低。

    nbsp起初,朱元璋对此有些不悦,觉得这显得自己心胸狭隘。

    nbsp后来一想,加上儿子的劝导,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nbsp胡大老爷无论做什么,都让人觉得他有容人的气度。

    nbsp他的行为虽看似自我贬低,但实际上并未触犯法律,最多只是名声不佳罢了。

    nbsp因此,作为儿女亲家,朱元璋并不担心他会给儿媳或胖儿子带来麻烦。

    nbsp想到这里,胡大老爷反而显得更加贴心。

    nbsp得知胡大老爷又去摸鱼,朱元璋装作没听见,只挥了挥手示意大家继续做事,自己则走向后堂。

    nbsp张筹松了一口气,擦了擦汗,感慨幸好没出卖胡爷。

    nbsp他的话被旁边的官员听到,对方不仅没反驳,还点头表示赞同,显然也觉得胡大老爷深受皇帝宠信。

    nbsp这种公然翘班的行为,在皇帝面前竟如无物,这才是真正的圣眷正浓。

    nbsp这样的官员榜样,混成胡大老爷这样,才是值得的。

    nbsp然而,众人还没多想,外间传来梆子声,面试开始。

    nbsp在知道朱元璋在后堂的情况下,官员们不敢怠慢,整理好衣冠后坐下,张筹随即命令带第一个考生进来。

    nbsp随着喊号声,一位身穿锦袍的学子被带入考场。

    nbsp李道济站在礼部官员面前,双腿虽然微微颤抖,却努力维持镇定,这让在场的官员心中对他不由自主地增加了几分评价。

    nbsp不管他是否真的坚强,能够在十几位官员注视下保持这样的状态,对一名考生来说已属难得。

    nbsp至少,他们年轻时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nbsp显然,李道济在门外已经从小吏那里了解过规矩,进来后立刻恭敬地行礼并报出姓名:“学生李道济拜见诸位大人!”

    nbsp从他的衣着可以看出家境优渥,否则不会如此盛装前来。

    nbsp而且在众多官员面前能够清晰表达自己,也让人对他有了更多好感。

    nbsp然而,礼部官员并未流露太多情绪,而是依照胡老爷事先制定的规则依次提问。

    nbsp这些问题并不复杂,都是礼部日常工作可能涉及的内容。

    nbsp这也是为了亲自检验这名考生的应对能力。

    nbsp不得不说,能走到这里并通过数千名考生的笔试筛选,此人必然具备一定实力。

    nbsp尽管回答中偶有失误,但相较于那些毫无头绪的书生,他已经优秀得多。

    nbsp至少,这些未来可能成为他上司的官员们,已经开始认可他的表现。

    nbsp很快,大部分问题都已结束,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何选择报考礼部?”

    nbsp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nbsp当初胡老爷执意加入此题时便有所考虑。

    nbsp这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从考生的回答中判断其为人。

    nbsp若是直接歌功颂德,自然显得志向远大、手段出众。

    nbsp这样的考生虽不会被官员轻视,甚至可能获得较高评价,但长期共事时,难免会让人多一分戒备。

    nbsp若回答得过于朴实,不仅不会加分,反而等入了礼部后,恐怕连日常事务都忙不过来。

    nbsp然而,名叫李道济的考生一开口,便让所有人震惊。

    nbsp“我是之前恩科落榜的考生,得知消息后,其他衙门没考虑,只想来礼部!”

    nbsp“并非为别的,只是我也想尝试点评试卷的感受!”

    nbsp“只有礼部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来了!”

    nbsp听着这番话,礼部官员们哑口无言,心中堵得慌。

    nbsp接着,第二位考生回答得同样流利,专业能力毋庸置疑,直接胜任礼部工作不成问题。

    nbsp但在最后一个问题——为何报考礼部时,他的回答更显怪异。

    nbsp“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目的,就想来礼部做事,顺便瞧瞧那位胡大人。

    nbsp”

    nbsp“我只是好奇,去年科举把我折腾得半死的胡大人是不是真有三头六臂。

    nbsp”

    nbsp“日后也好当面请教!”

    nbsp听到这咬牙切齿的话语,官员们陷入沉寂。

    nbsp

    nbsp有时候,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nbsp即便朱元璋见多识广,听到考生的话还是忍不住喷茶。

    nbsp只是随即,他哭笑不得。

    nbsp这个惟庸在士林中到底有多不受待见?

    nbsp竟然连续两位考生都冲着他而来,满心怨气溢于言表。

    nbsp要知道,这只是万千考生中的两个罢了。

    nbsp有更多的人,不是没达到标准,就是达到了也没胆量像胡惟庸这样直接去礼部。

    nbsp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胡惟庸究竟惹了多少怨恨。

    nbsp朱元璋想到这里,即使再沉稳,也不由得心生寒意。

    nbsp他虽不在意名声,却不想让读书人对他群起而攻之。

    nbsp要知道,这些人都握着笔杆子,随便写些什么就能流传后世。

    nbsp万一他们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的东西成了定论,那后果不堪设想。

    nbsp朱元璋一想到这里就觉得头疼。

    nbsp然而,转念一想,他也佩服胡惟庸的豁达,能如此淡然面对外界的非议。

    nbsp这样的女婿,确实让人安心不少。

    nbsp想到这儿,他心情平复下来,不再纠结刚才考生的话,安心等待第三位考生的到来。

    喜欢。

第162章 就想来礼部做事,顺便瞧瞧那位胡大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