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德行有失、操守不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啊,您就放心吧,这事儿,绝对是真的!”

    nbsp“三十石不过是咱怕吓着您,收着说的,要是庄稼汉本事足的话,怕是要更多!”

    nbsp朱元璋听着这不像君臣奏对,反倒像往日里起兵时老兄弟们坐在一起聊天的氛围,简直不要太熟悉。

    nbsp甚至连刚刚胡惟庸拍他手臂那举动,他都觉得格外亲切。

    nbsp这得多少年,没人敢拍他手臂了。

    nbsp这让这些年愈发孤独的朱元璋难得感受到一股亲切。

    nbsp于是,朱元璋同样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笑着说道:

    nbsp“咱把标儿叫过来,一起商量一下,如何在大明境内种植这个土豆。”

    nbsp胡惟庸眼前一亮,大声道:“正当如此!”

    nbsp朱元璋和朱标两父子都参与进来,那就证明,朱元璋非常重视土豆这种粮食了。

    nbsp(本章完)

    nbsp

    nbsp下一刻,朱元璋立马冲着宋利吩咐道:“去,把太子请来,速至!”

    nbsp“是,皇爷!”

    nbsp朱元璋吩咐完宋利以后,扭头便立马换上了一副笑容,心情大好,对着笑道:

    nbsp“惟庸啊,再给咱讲讲,这仙粮的事儿!”

    nbsp朱元璋心里都清楚,土豆的出现,摆明了就是要留名青史的大好事。

    nbsp真要是把这“仙粮”给普及开来了,那绝对是活命无数的。

    nbsp一心想着栽培自家儿子的老朱,怎么可能把小朱给忘记?

    nbsp不过,仙粮是胡惟庸发现、种植并且献上的。

    nbsp而且对方不仅主动献宝了,还是自家老兄弟,那当然要给个面子,象征性地说一下。

    nbsp好在胡惟庸也没含糊,那叫一个当机立断。

    nbsp其实对于胡惟庸来说,他巴不得小朱赶紧参与进来。

    nbsp开玩笑,但凡对明初历史稍稍有些了解的,谁能不知道小朱的地位?

    nbsp对于胡惟庸来说,只要能够应付朱元璋和朱标,他的安逸生活便再无后顾之忧。

    nbsp至于名声和利益?只要最终结果令人满意,过程如何并不重要。

    nbsp胡惟庸微笑着向朱元璋详细讲解了土豆的种植特性。

    nbsp不过,他悄悄将最初种植的种子数量夸大了一倍多。

    nbsp毕竟,他拥有一个可以显着提升产量的系统奖励。

    nbsp若不加以掩饰,万一朱元璋的期望过高,导致种植效果不如预期,自己的功劳岂不是大打折扣?与其如此,不如从一开始就降低对方的预期。

    nbsp即便产量减半,以这个时代的标准,土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仙粮”。

    nbsp“陛下,臣有个建议,此物最好由陛下或太子殿下安排可靠的人手,分批、分地进行种植。

    nbsp这样既能验证产量,也能观察这‘仙粮在不同田地中的长势。

    nbsp等一两年后,产量稳定了,再逐步推广。

    nbsp陛下觉得如何?”

    nbsp这番话不再是之前的玩笑或闲聊,而是关系到大明民生的重大事务,自然要以君臣奏对的方式郑重提出。

    nbsp尽管此时两人坐在台阶上,挨在一起交谈,但胡惟庸的建议无疑十分妥当。

    nbsp杨宪心中很想大喊一声“不妥”,但看到朱元璋满脸激动、频频点头的样子,他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nbsp杨宪并非愚钝之人,他清楚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现实。

    nbsp正因如此,此刻他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

    nbsp之前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么会昏了头,得罪了朱元璋?即便到了现在,杨宪也不觉得得罪胡惟庸有什么大不了,他真正在意的是朱元璋对胡惟庸的重视,以及胡惟庸献上“仙粮”的时机。

    nbsp这个时机实在太巧了,巧到如果能回到过去,杨宪会毫不犹豫地扇自己耳光。

    nbsp朱元璋本就对胡惟庸颇为信任,即便是寻常的罪名落在胡惟庸头上,他也能视而不见。

    nbsp可如今杨宪却硬是找了一堆所谓的证据,想要一举扳倒胡惟庸。

    nbsp这些所谓的证据本就不够充分,甚至还夹杂了不少不靠谱的东西。

    nbsp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胡惟庸不仅突然冒了出来,还搞出了一番大动静。

    nbsp如今他献上仙粮的功劳摆在眼前,杨宪那点“刁难考生”之类的指控根本不算什么。

    nbsp只要不是谋逆这样的大罪,胡惟庸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nbsp这位曾经的丞相、如今的翰林学士,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nbsp更何况,看朱元璋那一脸兴奋的模样,若是杨宪再敢提一句要对付胡惟庸,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nbsp于是,他只能缩了缩脖子,悄悄往旁边挪了几步,尽量隐藏自己,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nbsp然而,事与愿违。

    nbsp朱元璋在与胡惟庸讨论完土豆的相关知识后,满意地摸了摸下巴,不经意间一转头,便看到了站在一旁畏畏缩缩、眼神尴尬的杨宪。

    nbsp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脸色一沉,猛然想起来:“咱想起来了!杨宪,你是来参胡惟庸的!而且居然只凭着几个士子的闲言碎语,就当做证据来参咱任命的翰林学士?要知道,哪怕不说惟庸今日献上仙粮的功劳,那也是堂堂正正当过丞相的!咱亲自宣麻拜相请过来的高才,还是咱的老兄弟,你就凭着这么些个理由,就去参他?杨宪,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nbsp朱元璋这番话一出,杨宪毫不犹豫地趴在了地上。

    nbsp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朱元璋的这番话让他自己都惊讶了。

    nbsp不知不觉间,胡惟庸的表现竟如此出色,更不能再让他受任何委屈了。

    nbsp“杨宪,你看看惟庸,再看看你?惟庸平日里要么在礼部上衙,要么在家务农,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为大明为咱弄出这么一道仙粮。

    nbsp而你呢?你在干嘛?”

    nbsp“同为一国之相,你不觉得你这个丞相与昔日的惟庸相比,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nbsp“诋毁同僚、尔虞我诈……”

    nbsp“这些事,你倒是做得驾轻就熟啊!”

    nbsp杨宪额头和鬓角的冷汗一滴滴滑落,他却连抬手擦拭的勇气都没有。

    nbsp朱元璋这番话的分量太重了。

    nbsp更令他震惊的是,朱元璋根本没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直接下令道:

    nbsp“宋利,拟旨,右丞相杨宪德行有失,操守不足,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nbsp“凡弄虚作假、诬陷上官的学子,一概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nbsp“是,皇爷!”

    nbsp杨宪听到宋利的回应,整个人如坠冰窟。

    nbsp这道圣旨一旦颁布,他岂不是要背负“德行有失、操守不足”的污名?

    nbsp真是亏大了啊!

    nbsp(本章完)

    nbsp

    喜欢。

第32章 德行有失、操守不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