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最后一道考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nbsp这就是平时解单字题的方式。

    nbsp可现在……

    nbsp简直无从下手!

    nbsp首先是破题都成了难题。

    nbsp谁能告诉他们这个从未见过的符号——这圈圈,在哪本经义里出现过?

    nbsp为什么他们从来都没学过?

    nbsp以往的单字题都是在经义题中,哪有策论题这样搞的。

    nbsp什么叫策论?

    nbsp只有涉及朝政、国政的事情,才属于策论该讨论的内容。

    nbsp那么……围绕这样一个圈圈,他们该写哪方面的朝政才对?

    nbsp最关键的是,怎么把这个题目和那些朝政联系起来?

    nbsp正在这时,考场里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呼唤巡考官的声音,所有的考官手忙脚乱地应对着考生的各种问题。

    nbsp“大人,这题恐怕是漏印了吧?”

    nbsp“大人,我的答卷并无大碍,只是最后少了一道题目,恳请大人给予指点。”

    nbsp“大人,我的卷子出了大问题……”

    nbsp“大人,我有些急事想请教,这卷子……”

    nbsp“大人……”

    nbsp考场人满为患,又牵扯到考卷,即便巡考官们如临深渊般忙碌奔波,依然焦头烂额,最终只能在场内高声喊话解决。

    nbsp好不容易安抚下来后,众考官愁眉苦脸地聚在一起,端详着手中的试卷连连感叹。

    nbsp“真是单字题啊!连这策论我都觉得难以落笔。”

    nbsp“没错,刘大人,这样的题目是如何拟定的?开科第一场就出了这种形式,那些学子岂不是要吃尽苦头?”

    nbsp被称为刘大人的正是今年县里的主考官,此刻他也是一脸苦笑。

    nbsp面对围住他的众人,他索性坦然相对,双手一摊。

    nbsp“前面的事就不提了,那是我和礼部几位同僚商议的结果,大致沿用了往年的套路。”

    nbsp“诸位清楚,我们做这些,并非为了标新立异,只求稳妥无误便好。”

    nbsp“可谁想到,试题送到主考官手上时,那位胡大人随手加了这道题。”

    nbsp“试问,谁敢否定主考官所出的题目呢?”

    nbsp众人听罢,哭笑不得地摇头。

    nbsp这怎么可能?

    nbsp随即众人恍然大悟,罪魁祸首原来是那位前丞相。

    nbsp想到他深厚的政治背景以及与皇帝的亲密关系,有人提出了疑问。

    nbsp“刘大人,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nbsp“毕竟胡大人虽已辞去丞相之职,但看皇上仍任命他为主考,这分明是皇恩未减啊!”

    nbsp“这题目里,是否别有深意?”

    nbsp提问之人是一名年轻官员,原意不过是借此卖个关子,先声夺人。

    nbsp然而话音刚落,他便察觉到主考官刘大人震惊地盯着自己,竟连话都说不出来。

    nbsp不仅他如此,其他人亦满脸惊恐,继而陷入沉思,表情僵硬如便秘。

    nbsp不仅仅众多考官在绞尽脑汁,此刻真正感到头疼的,反而是那些参加考试的人。

    nbsp有不少考生速度很快,已经完成了前面的试题,只是还没有抄录到正式的答卷上。

    nbsp然而这群顶尖的学子,在面对最后一题时,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毫无头绪。

    nbsp“唉呀妈呀,这圈圈到底是什么意思?”

    nbsp“难道是我漏读了哪本书?”

    nbsp“或者说是主考官故意留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nbsp“到底该怎么解答才算是正解啊?”

    nbsp不只是家境优渥的考生快急疯了,那些衣衫褴褛的学子对这次科举机会更加珍惜。

    nbsp要知道,一个一心只求科举成功的读书人,根本没有时间去务农,还得依赖家庭供养,甚至连笔墨纸砚这样的东西都要花钱购买。

    nbsp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一个家庭身上。

    nbsp因此,当看到这道根本想不出解法的古怪试题时,几位出身贫困的考生几乎要怒目圆睁。

    nbsp这到底是谁出的题?

    nbsp这也太缺德了吧!

    nbsp这就是科举的第一道门槛?

    nbsp如果科举都这么难,那那些前辈又是怎么通过的?

    nbsp这么多年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nbsp怎么连题目都看不懂了?

    nbsp考生们的崩溃完全可以理解。

    nbsp在他们眼中,只要出现在考卷上的问题,就代表着权威!

    nbsp你可以抱怨题目太难,但绝对不能交白卷!

    nbsp甚至很多人认为其中一定暗藏玄机,一边抓耳挠腮一边努力思考该如何落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最让人无奈的是,这道题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答。

    nbsp因为这是策论。

    nbsp必须结合朝政和国策来写,一旦不小心写出不当的内容,不仅可能名落孙山,还可能牵连整个家族。

    nbsp一时间,整个考场内怨声载道,大批考生愁眉苦脸地看着考卷,对出题者大发牢。

    nbsp而这时的胡惟庸,如果有情绪波动的功能,恐怕早就笑开了花。

    nbsp可惜他没有,他就像一条咸鱼精,只知道躺着吃喝玩乐。

    nbsp至于考生?

    nbsp跟我有什么关系?

    nbsp……

    nbsp考试的时间早已敲定。

    nbsp不管考生们如何抱怨、如何抓耳挠腮,这道题你都得写。

    nbsp没人会在那里空着不写,就算是傻子也不会这么做。

    nbsp毕竟胡乱写点东西总比什么都不写强,而且现在交白卷可是会出名的,名声甚至比那些连中三元的人还要大。

    nbsp大家都好奇,这种毫无准备就来考试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nbsp一时间,整个考场的人都在绞尽脑汁地对付最后一道题。

    nbsp没过多久,掌握时间的考生哭丧着脸把草稿纸上的答案抄到试卷上,认真检查完后放在一边晾干。

    nbsp此时,考场里的考生们似乎情绪同步了,检查前面的题目时还带着得意之色,可一看见最后一题,全都愁眉苦脸的,像是便秘了一样。

    nbsp他们自己都觉得这题太难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写了。

    喜欢。

第9章 最后一道考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