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研究美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nbsp“李大人,你想有所作为,这是正常的,但你也不能连自己人都一起对付吧!”

    nbsp“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事,你提前打招呼,我们还能阻止你不成?”

    nbsp话里话外透着一股替李善长着想的意思。

    nbsp可李善长听到这些话,几乎要气得吐血了。

    nbsp这……这……这分明也是被人陷害啊!

    nbsp谁也料不到朱元璋脾气如此暴躁,稍有不满便拔刀相对。

    nbsp说到底,不过是官场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罢了。

    nbsp原本大家都以为朱元璋会借此敲打众人一番。

    nbsp岂料,朱元璋竟是直接掀了桌子。

    nbsp这一来,那些平日里四处求助无门的犯官家属,如今紧紧抓住李善长不放。

    nbsp毕竟在现今还能出面施救的官员里,李善长官职最高,因此也是他们的最大希望。

    nbsp但李善长曾亲自尝试过,刚递交名单时就试探过朱元璋,结果对方立刻回绝。

    nbsp甚至后来,李善长被几位沾亲带故的人纠缠得不堪其扰时,又再次试探朱元璋的态度。

    nbsp结果,之前还对他客客气气的朱元璋,这次完全不给他留情面,差一点当面斥责他。

    nbsp无奈之下,李善长只好闭门不出,索性装病躲在家里。

    nbsp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他此刻是焦头烂额,毫无对策。

    nbsp而与此同时,胡府却显得一片宁静祥和。

    nbsp尽管有人登门拜访胡惟庸,但都被胡义巧妙地打发走了。

    nbsp且不说胡惟庸事先有过交代,单是胡惟庸辞官后,养病期间从未有人问候,现在登门拜访,难道指望胡义能给好脸色?

    nbsp胡义虽然没有落井下石,口头上说着“抱歉、可惜”,但实际上,他根本懒得动弹,更别说通报或引见。

    nbsp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我家老爷如今已不是丞相,只是个翰林学士罢了,说话没人听,想帮忙也无能为力。”

    nbsp这话一出口,几个登门拜访的人都明白了,这条路是行不通了。

    nbsp胡义将客人送出府门后,目送门子关上大门,又叮嘱了几句,这才绕到后院,看到自家老爷这几天沉迷脂粉堆,现在又开始对着池塘卖力干活,便轻声问道:

    nbsp“老爷,客人已经送走了,但这件事会不会牵连到我们家?”

    nbsp胡惟庸笑着摇摇头:“你呀!放宽心吧!”

    nbsp“要是我还做着丞相,就算没参与其中,也会被折腾得焦头烂额。”

    nbsp“可如今,我只是一个只拿工资却不上班的翰林学士啊!”

    nbsp“外面的事情随它去吧!”

    nbsp“大不了我们就安安分分待在家里过活。”

    nbsp“若真不行,老夫索性再递一道奏疏,连这翰林学士的职位也辞了吧!”

    nbsp“没了官职反倒清闲自在,难道陛下还能把我这布衣百姓也卷进去不成?”

    nbsp胡义听了这话,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还是自家老爷厉害。

    nbsp看看这果断抽身而退的姿态,据说韩国公府那边每天都有人闹腾。

    nbsp要不是自家老爷及时退避,这闹腾的恐怕就是咱们家了。

    nbsp胡惟庸笑盈盈地接受了下属的奉承,随后握紧鱼竿,依旧逍遥自在地过自己的日子。

    nbsp有些话他没说出口,这才刚开始呢,空印案看似严重,不过是个开端罢了。

    nbsp

    nbsp外界的腥风血雨、哀嚎悲泣,并未干扰到胡大老爷悠然自得的生活。

    nbsp自从发掘出、垂钓、歌舞等兴趣爱好之后,胡大老爷头部伤口基本痊愈,总算不再有所顾忌。

    nbsp于是,已惦记许久的胡大老爷开始思考起饮食之事。

    nbsp这段时间虽过得平淡,但胡大老爷对食物也算勉强适应。

    nbsp毕竟厨子至少懂得炒菜,且会使用高汤。

    nbsp府中又不缺这点花费,所以饭菜做得还算不错。

    nbsp然而,胡惟庸仍觉不满。

    nbsp因为如今的高汤几乎全是老鸡汤,提鲜手段也仅依赖于海鲜与高汤本身。

    nbsp应天府距离海边不远,尤其借助长江水运,物资极为丰富。

    nbsp这为胡大老爷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nbsp厨子看到主人兴冲冲闯入厨房时,顿时慌了神。

    nbsp天哪,我只是偷吃了块蹄髈,何至于劳烦您亲自过来?

    nbsp就在厨子内心煎熬、瑟瑟发抖跪地认罪之际,胡惟庸踢了他一脚,命令站起来老实交代。

    nbsp渐渐察觉气氛不对劲的胖厨子心想,自家老爷何时对吃食如此精通?

    nbsp一番交谈后,胡惟庸大致掌握了当前“美食圈”的状况。

    nbsp所谓上行下效,唯有高层率先在某领域投入精力,底层才会随之跟进努力。

    nbsp在那段岁月里,中原的顶峰竟被异族所占据。

    nbsp那支征服了亚欧大陆大半的黄金家族,坚守着他们的烤肉与美酒传统,顽固地保留着自己的饮食习惯。

    nbsp要在这些人手下谋生,自然得随波逐流。

    nbsp因此,原本流行的烤肉技艺愈发精进了。

    nbsp这是放开禁忌后,品尝过一顿由厨子精心烹制的烤肉得出的感悟。

    nbsp至少在火候控制以及食材腌制和处理等细节上,胡惟庸有了这样的体会。

    nbsp然而,通过与厨子交流并仔细观察,胡惟庸总结出两条关键点:

    nbsp其一,调味料过于单一;

    nbsp其二,菜品种类不够丰富,也缺乏精细度。

    nbsp元末动荡的几十年,人们为了生存而相互吞食,许多烹饪技艺就此失传。

    nbsp能够掌握几道拿手菜肴的厨师,已是相当难得的了。

    nbsp不过,这些问题到了胡大老爷这儿,根本不算事儿。

    喜欢。

第5章 研究美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