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土供应链,确实能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nbsp郑仪淡淡道:

    nbsp“不是‘能,是‘必须。”

    nbsp郑仪回到公务车上,他翻开笔记本,迅速梳理着三家企业的优势与问题,并在脑海中构建出一条全新的半导体产业链蓝图。

    nbsp明德电子有衬底材料生产经验,生产线改造后可适配李维的技术。晶芯科技则具备封装和测试能力,能承接碳化硅器件的制造。而华越半导体能提供国产化设备零部件,降低成本,不再依赖进口。

    nbsp这个链条如果顺利打通,华微电子的垄断地位将彻底被打破,而江东省将形成一条完全本土可控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

    nbsp但问题也很明显。

    nbsp资金缺口大,政策配套不足,市场信心薄弱。

    nbsp这些二线企业规模偏小,自身资源有限,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政策资源长期被华微把持,若没有强力支持,这些企业很难真正崛起。

    nbsp“刘科长。”

    nbsp郑仪突然开口。

    nbsp“你立刻起草一份《江东省半导体产业扶持专项优化方案》,重点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整合,把明德、晶芯、华越三家企业纳入省重点扶持名单。”

    nbsp刘信鸿一愣:

    nbsp“郑处,这……要不要先和徐处商量一下?”

    nbsp“不需要。”

    nbsp郑仪语气平静而冷硬。

    nbsp“徐处现在被财政厅盯着资金流向,华微电子又在配合审计,他不会插手的。”

    nbsp刘信鸿后背一凉,立刻拿出平板电脑开始记录。

    nbsp郑仪眯了眯眼,继续道:

    nbsp“方案里明确几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第一,设立专项产业化基金,定向支持三家企业生产线改造;第二,协调三江大学与三家企业联合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第三,优先采购这三家企业产品,扶持本土供应链发展。”

    nbsp他顿了顿:

    nbsp“再补充一条,对技术领先且国产化率高的企业,给予额外税收减免。”

    nbsp刘信鸿咽了咽口水,小声问:

    nbsp“那华微……”

    nbsp“华微如果愿意转型,一样可以参与竞争。”

    nbsp郑仪目光深邃。

    nbsp“但这次,扶持资金必须与指标严格挂钩——良品率、量产时间、国产化率,一项不合格,立刻削减补贴。”

    nbsp刘信鸿飞快记录着,心中震撼不已。

    nbsp这才是真正的产业政策,不再是“撒胡椒面式”的补贴,而是精准扶持,优胜劣汰!

    nbsp刘信鸿回到办公室后,手速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着《专项优化方案》。

    nbsp他眼睛盯着屏幕,额头上的汗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干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隐的兴奋感。

    nbsp“这要是真能做成……”

    nbsp他脑海里飞快地盘算着。

    nbsp华微电子这些年仗着国资背景,拿补贴、抢资源,把省内其他半导体企业压得喘不过气。产业处的项目负责人去华微视察时,连于华的面都见不到,最多只能和副总吃个饭,敷衍了事。

    nbsp可现在呢?

    nbsp郑仪一个25岁的年轻人,上来就要打破华微电子的垄断局面!

    nbsp刘信鸿忍不住回想起刚才那三家企业的反应。

    nbsp明德的董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林涛直接承诺“绝不会辜负省里期望”,连一向傲慢的赵华越都主动加了郑仪微信,表示随时可以技术汇报……

    nbsp这三家企业的诚意,可比华微电子那群只会摆架子的管理层强多了!

    nbsp刘信鸿的键盘敲得更快了。

    nbsp他是产业处老人了,这些年被徐哲旭压着,早就憋了一肚子不满。现在郑仪横空杀出来,强硬推进新政,他反而看到了机会。

    nbsp“跟着郑仪干,说不定真能翻身!”

    nbsp只要三江大学的技术顺利落地,明德、晶芯、华越这三家企业真能做到量产,到时候整个江东省的半导体产业就会彻底洗牌!

    nbsp而他刘信鸿,作为项目实际执行人,必定能在功劳簿上记一笔!

    喜欢。

第113章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