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元成宗守成之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的紫檀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位一手建立大元王朝的帝王,临终前最头疼的问题是——谁来继承他的皇位?
nbsp忽必烈的太子真金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按理说该从真金的儿子里选一个。真金有三个儿子:老大甘麻剌(gānnbspmánbsplà),老二答剌麻八剌(dánbsplànbspmánbspbānbsplà),老三铁穆耳。老大甘麻剌常年在漠北带兵,性格像头犟驴;老二死得早,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老三铁穆耳一直跟着忽必烈,性格宽厚,深得老爷子喜欢。
nbsp忽必烈晚年拍板:让铁穆耳继承皇位。为了保险起见,他还特意把自己用过的玉玺34;皇太子宝34;交给了铁穆耳,算是给了个官方认证。但这事儿没那么容易——老大甘麻剌不服。
nbsp铁穆耳赶回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参加登基大典时,甘麻剌已经带着漠北的军队在城外候着了。兄弟俩见面,气氛尴尬得能结冰。甘麻剌瞪着铁穆耳:34;玉玺凭什么给你?论资历,我比你大;论战功,我守漠北这么多年,你在哪儿?34;
nbsp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一个老头站了出来。他就是玉昔帖木儿,蒙古勋贵里的老资格,当年跟着忽必烈打天下的功臣。玉昔帖木儿拄着拐杖走到甘麻剌面前,慢悠悠地说:34;先帝(指忽必烈)早就定了铁穆耳继位,你忘了先帝赐玉玺的事?34;
nbsp甘麻剌还想争辩,玉昔帖木儿突然提高嗓门:34;你要是不服,敢跟先帝的玉玺较劲吗?34;这句话戳中了要害——在蒙古人眼里,先帝的信物比啥都管用。甘麻剌脸涨得通红,最后憋出一句:34;我听老叔的。34;
nbsp就这样,铁穆耳顺利登基,史称元成宗。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玉昔帖木儿升官,还给了甘麻剌一堆赏赐,封他为晋王,让他回漠北继续当王爷。这场差点演变成内战的继位风波,就这么被老爷子几句话摆平了。
nbsp铁穆耳这个人,跟他爷爷忽必烈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忽必烈一辈子都在折腾:打大理、灭南宋、征日本、伐安南,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纳入版图。铁穆耳上台后,却把34;不折腾34;当成了治国方针。
nbsp他刚继位,就下了一道诏书:34;罢征安南(今越南),放还安南使者。34;要知道,忽必烈生前打了三次安南都没打下来,耗费了无数钱粮。铁穆耳觉得这事儿纯粹是赔本买卖,干脆不干了。
nbsp对日本也是一样。忽必烈两次征日,都因为台风(日本人叫34;神风34;)失败,损兵折将。铁穆耳继位后,日本使者来朝,他不仅没提打仗的事,还回赠了不少礼物。有人劝他趁机报仇,铁穆耳摇摇头:34;跨海打仗太费劲,让他们安生点,咱们也省心。34;
nbsp对内,铁穆耳也采取了宽松政策。忽必烈晚年,因为打仗太多,国库有点空,不得不加税。铁穆耳上台后,下令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还把那些被抓去当兵的农民放回家种地。他说:34;老百姓吃饱了,国家才能安稳。34;
nbsp有一次,大臣上奏说:34;黄河决口了,得赶紧修堤。34;铁穆耳立刻拨款,还派了专门的官员去监督,生怕地方官克扣经费。他虽然是蒙古人,却明白34;民为邦本34;的道理——这是跟他爹真金太子学的,真金当年就主张重用汉人,推行仁政。
nbsp铁穆耳知道自己不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所以特别会用人。他手下有两个得力干将:右丞相完泽和御史大夫哈剌哈孙。
nbsp完泽是个理财高手。忽必烈晚年,财政有点乱,花钱大手大脚。完泽上台后,一边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停建了几座还没完工的宫殿),一边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还发行了新的纸币34;至元宝钞34;,稳定物价。没过几年,国库就慢慢充实起来了。
nbsp哈剌哈孙则是个铁面无私的御史。他专门负责监察百官,谁贪污受贿、谁玩忽职守,他都敢上奏弹劾。有一次,一个叫帖木儿的大臣,仗着自己是先帝
第23章 元成宗守成之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