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陈抟老祖睡华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说:“我刚才做梦,梦见玉皇大帝在金銮殿上排班,点到宋朝的时候,给记了三百年的账。”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

    nbsp等到赵匡胤建立宋朝,天下确实渐渐太平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都念叨着陈抟老祖的好:“您瞧,老祖说太平就太平了,真神!”可这“三百年”的预言,却像个影子似的,一直悬在宋朝君臣的心里。

    nbsp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早就听说了陈抟的大名,心里痒痒的,想把这老神仙请到宫里去,给自己算算国运。于是下了道圣旨,派人去华山请陈抟。

    nbsp使者到了华山,只见陈抟还在洞里睡觉,怎么叫都叫不醒。使者没办法,只好在洞口等着。等了三天三夜,陈抟才打了个哈欠醒过来:“哎哟,让你们久等了,睡过头了。”

    nbsp使者把太宗的意思一说,陈抟摇着头说:“不去不去,我这把老骨头,哪经得起宫里的折腾。”使者急了:“老祖,这是皇上的旨意,您不去就是抗旨啊!”陈抟笑了笑:“抗旨就抗旨,老夫这辈子就爱睡觉,不爱伺候人。”

    nbsp使者没办法,只好回去复命。太宗一听,更觉得这老神仙有本事,非要见他不可。又派了使者去请,好说歹说,陈抟总算给了面子,慢悠悠进了京城。

    nbsp太宗见了陈抟,赶紧请上座,好茶好饭伺候着,然后就问:“老祖啊,您看我这宋朝,能传多少代?国祚(zuò)有多长啊?”

    nbsp陈抟闭着眼睛,半天没说话,就在太宗以为他又睡着了的时候,他才慢悠悠开口:“陛下,这事儿天机不可泄露。不过我倒是可以告诉您,宋朝的天下,始于‘点检作天子,终于‘山外青山楼外楼。”

    nbsp太宗一听,“点检作天子”,说的不就是他哥赵匡胤嘛,当初就是殿前都点检做了皇帝。可“山外青山楼外楼”是个啥意思?没听懂,想再问,陈抟却摆摆手:“够了够了,说多了要遭天谴,老夫得回去睡觉了。”

    nbsp太宗没办法,只好赏赐了金银珠宝,送陈抟回华山。可这“山外青山楼外楼”到底啥意思,一直是个谜。直到后来,宋朝迁都临安(现在的杭州),有个诗人写了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老祖说的是宋朝后来会偏安江南啊!”

    nbsp再说那“三百年”的预言,到底准不准呢?咱来掐指算一算:宋朝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国,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灭亡,一共是319年,差不多正好三百年。您说神不神?

    nbsp有人说,这都是后人附会的,陈抟再神,也不能未卜先知。可您想想,在那个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总得给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找个说法,而陈抟老祖这样的“活神仙”,自然就成了最佳人选。

    nbsp您可别以为陈抟老祖就只会睡觉,人家肚子里的学问,那可是海了去了。他不光是个道教高人,还是个哲学家、数学家、养生学家,妥妥的“跨界奇才”。

    nbsp先说哲学。陈抟着有《指玄篇》《观空篇》等书,讲的是道家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他提出“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是相通的,睡觉可不是简单的休息,而是一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修炼。您瞧,人家睡觉都睡出哲学来了。

    nbsp再说数学。陈抟精通易学,着有《先天图》《太极图》,把易经里的道理用图画画了出来。据说后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朱熹的理学,都受到了他的影响。这可了不得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大事儿,都跟这位爱睡觉的老祖有关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还有养生学。刚才说的“睡功”,就是他的一大发明。他写过一篇《睡诀》,里面说:“龙归元海,虎隐丹田。睡熟食化,气流通关。”意思就是睡觉的时候要像龙归大海一样沉稳,像虎隐丹田一样内敛,这样才能消化食物,贯通气血。他还说:“能息心,自瞑目。”心里清净了,自然就能睡好觉。

    nbsp陈抟老祖还特别讲究“顺应自然”。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人活着就得像老天爷一样,只做好事,不害人;像圣人一样,只做事,不争抢。您瞧,这道理多简单,可又多深刻。

    nbsp他在华山的时候,不光自己睡觉,还教老百姓怎么养生。看见有人愁眉苦脸,他就说:“别愁别愁,愁白了头也没用,该吃吃,该睡睡,事儿来了再对付。”看见有人暴饮暴食,他就说:“少吃一口,舒坦一宿;多吃一口,难受一秋。”老百姓觉得他说的在理,都愿意听他的。

    nbsp陈抟老祖在华山待了好几十年,眼看着宋朝的天下越来越稳固,自己也觉得没啥事儿可操心的了。有一天,他把徒弟们叫到跟前,说:“我这把老骨头,也该歇歇了,过几天我就要走了,你们好自为之。”

    nbsp徒弟们一听,都哭了:“师父,您上哪儿去啊?是不是我们哪儿做得不好?”陈抟笑了笑:“傻孩子,我是去见太上老君,不是生你们的气。记住了,以后好好修道,多做善事,别给我丢人。”

    nbsp没过几天,陈抟果然在洞里“羽化登仙”了。据说他去世的时候,洞里飘出异香,经久不散,天空中还有彩云缭绕,隐隐约约能听见仙乐声。徒弟们把他葬在华山的张超谷,墓碑上刻着“希夷先生陈抟之墓”。

    nbsp可老百姓不信他真的死了,都说:“老祖那是修成神仙了,指不定哪天还会回来呢。”直到现在,华山还有好多关于陈抟老祖的传说。

    nbsp您说这陈抟老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人说他是神仙,有人说他是高人,还有人说他是个看透世事的智者。其实啊,不管他是什么,他留给后人的,是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懂得“睡”的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醒,什么时候该睡,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放。

    nbsp您瞧那华山,千百年过去了,依旧是“华山如立”,白云在山顶上飘来飘去,就像陈抟老祖当年那一场场漫长的大觉。而那三百年的宋朝,从赵匡胤“点检作天子”开始,到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结束,就像老祖梦里的一场棋局,有胜有负,有起有落,最终都化作了历史的烟尘。

    nbsp唯有这华山的石洞里,仿佛还能听见老神仙那慢悠悠的鼾声,和那句仿佛从远古传来的话:“睡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世间多少事,都在一梦中啊……”

    喜欢。

第2章 陈抟老祖睡华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