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韩侂胄北伐和史弥远弄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功,受到朝廷嘉奖。

    nbsp四川的叛乱虽然平定了,但北伐的败局已经无法挽回。金朝趁机提出条件:南宋必须割让淮南土地,赔偿军费,还要交出策划北伐的罪魁祸首。韩侂胄气得暴跳如雷,说:“我宁可战死,也不接受这种屈辱!”他准备重整旗鼓,继续北伐。

    nbsp但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没人支持他了。主和派杨皇后(宁宗的皇后)和她的哥哥杨次山,早就对韩侂胄不满,认为他挑起战争,危害国家。他们联合了礼部侍郎史弥远,密谋除掉韩侂胄。

    nbsp史弥远,字同叔,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南宋初年宰相史浩的儿子。此人表面上温文尔雅,实则心机深沉,擅长权谋。他看到韩侂胄北伐失败,民心尽失,便决定趁机夺权。

    nbsp史弥远首先找到了杨皇后。杨皇后为什么恨韩侂胄?原来当年韩侂胄曾阻止宁宗立她为后,两人早就结下仇怨。史弥远对杨皇后说:“韩侂胄专权跋扈,挑起战争,导致生灵涂炭,若不除掉他,国家危矣。”杨皇后点头同意,让他便宜行事。

    nbsp得到杨皇后的支持,史弥远开始策划政变。他联络了参知政事钱象祖、李壁等人,还收买了韩侂胄的亲信周筠,让他做内应。

    nbsp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韩侂胄像往常一样坐轿去上朝。走到六部桥时,突然冲出几百名士兵,拦住了他的轿子。为首的是夏震,他是史弥远安排的殿前司公事。

    nbsp韩侂胄掀开轿帘,厉声喝道:“你们要干什么?我是平章军国事!”夏震回答:“有旨,罢免你的官职,送你去临安府!”韩侂胄说:“有旨?我怎么不知道?”夏震不再废话,指挥士兵把韩侂胄连人带轿抬到了玉津园(今杭州玉皇山南)。

    nbsp到了玉津园,夏震拿出一条绳子,说:“奉皇后旨意,赐韩平章死。”韩侂胄这才明白过来,破口大骂:“杨后误我!史弥远小人!”但为时已晚,士兵们用绳子将他勒死,时年五十五岁。

    nbsp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派人把他的首级装在盒子里,送到金朝,作为求和的礼物。金朝这才同意和谈,双方签订了“嘉定和议”:南宋向金称“伯侄之国”,每年纳贡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赔偿军费三百万两,史称“嘉定和议”,比之前的“隆兴和议”更加屈辱。

    nbsp除掉韩侂胄后,史弥远成了最大的赢家。他先是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不久后升任右丞相,开始了长达二十六年的专权生涯(1207—1233年)。

    nbsp史弥远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韩侂胄的旧部,同时提拔自己的亲信。他把当年参与策划政变的钱象祖、李壁等人都排挤出去,独揽大权。宋宁宗虽然对史弥远的专权不满,但性格懦弱,又没有实权,只能听之任之。

    nbsp嘉定十四年(1221年),宁宗的太子赵询病死,史弥远提议立宗室子赵贵和为太子,改名赵竑(hóng)。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权很不满,曾指着地图说:“等我即位后,就把史弥远流放到这里。”他还在墙上写下:“史弥远当配八千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这些话很快传到了史弥远耳朵里。史弥远心想:“这太子留不得,得另找一个听话的。”他派人四处寻找宗室子弟,最后看中了一个叫赵与莒(jǔ)的人,此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当时只有十七岁,性格温顺,便于控制。史弥远把他接到临安,改名赵贵诚,让他学习礼仪,准备将来取代赵竑。

    nbsp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病重。史弥远知道时机到了,他先假传圣旨,把赵贵诚召入宫中,然后等到宁宗一死,立刻召见百官,宣布立赵贵诚为皇帝,是为宋理宗。

    nbsp赵竑听说宁宗死了,正准备即位,却得知新皇帝是赵贵诚,气得差点晕过去。他拒绝朝拜理宗,最后被士兵强行按在地上磕头。史弥远怕赵竑日后报复,先是把他贬到湖州(今浙江湖州),后来又派人逼迫他自缢,对外谎称“病逝”。

    nbsp这场废立皇帝的政变,史弥远做得干净利落,展现了他高超的权谋手段。从此,理宗成了他的傀儡,史弥远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nbsp史弥远专权期间,南宋朝政腐败到了极点。他和他的亲信们大肆搜刮民财,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当时有个说法:“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鹤林玉露》)意思是想当官,就去杀人放火然后接受招安;想发财,就去临安卖酒卖醋,因为那里油水多。

    nbsp史弥远自己更是贪得无厌。他在宁波老家修建了豪华的“史氏庄园”,占地数百亩,里面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他还在临安占据了大量良田,每年收租米达十万石以上。他的亲信们也纷纷效仿,比如他的侄子史嵩之,后来做了宰相,也是贪婪成性。

    nbsp在政治上,史弥远排除异己,重用奸佞。他把反对他的人都打入“党禁”,就像当年韩侂胄打压理学人士一样。但他对理学却采取了拉拢的态度,因为理学在民间影响很大。嘉定年间,他恢复了朱熹的名誉,追赠他为太师、信国公,让理学重新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这算是他做的一件“好事”。

    nbsp在对外政策上,史弥远继续奉行妥协投降的路线。他遵守“嘉定和议”,每年向金朝纳贡,换取暂时的和平。但此时的金朝已经面临蒙古的威胁,国力大衰。有人建议趁机北伐,收复失地,但史弥远怕重蹈韩侂胄的覆辙,坚决不同意。

    nbsp史弥远的专权,让南宋的国力进一步衰落。百姓负担加重,起义不断,比如嘉定年间的“郴州黑风峒起义”,规模很大,朝廷用了好几年才镇压下去。军队战斗力也越来越弱,武备废弛,将领腐败。

    nbsp韩侂胄和史弥远,作为南宋中期先后专权的两位权臣,他们的历史评价截然不同。

    nbsp韩侂胄因为发动开禧北伐,虽然失败了,但一直被视为“主战派”。后来的明朝人李贽评价他:“韩侂胄固欲立盖世功名以自见者也。”(《藏书》)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他:“侂胄之北伐,虽曰鲁莽,其志固可敬也。”

    nbsp但在当时,韩侂胄被视为“奸佞”,因为他专权跋扈,制造“庆元党禁”。直到清代,有人为他翻案,比如毛奇龄说:“侂胄非奸臣也,其赤心为国,岂可得而诬哉?”(《南宋事功考》)

    nbsp史弥远则一直被视为“奸臣”。他通过政变上台,废立皇帝,专权二十多年,导致朝政腐败,国力衰落。《宋史》把他列入“奸臣传”,说他“擅权植党,专政用事,权倾内外”。明朝人王夫之更是痛斥他:“史弥远之恶,浮于秦桧。”(《宋论》)

    喜欢。

第25章 韩侂胄北伐和史弥远弄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