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绍兴和议定偏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即便如此,秦桧也没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将主考官提拔为翰林学士。

    nbsp秦桧还大兴文字狱,凡是对他或议和有不满言论的人,都被罗织罪名,轻则流放,重则处死。太学生张伯麟在墙壁上题写“夫差,尔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借古讽今,被秦桧得知后,杖脊刺配吉阳军。

    nbsp民间对秦桧的痛恨达到了极点。有人偷偷在相府门口贴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上联忘“八”(王八),下联缺“耻”(无耻)。秦桧气得暴跳如雷,却抓不到人。

    nbsp岳飞死后,他的家产被查抄,家人被流放岭南。直到二十年后,宋孝宗即位,为了顺应民心,才下诏为岳飞平反,追谥“武穆”,并派人寻找岳飞的遗骨。

    nbsp据说,当初岳飞被处决后,无人敢收尸。一个名叫隗顺的狱卒,感念岳飞忠良,趁夜将岳飞的尸体背出城外,葬在九曲丛祠旁,还在坟前种了两棵橘树作为标记。隗顺临死前,才将此事告诉儿子。宋孝宗得知后,立刻派人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岳飞的遗骨,将其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这就是现在的岳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岳飞的冤案平反后,百姓们奔走相告,纷纷来到岳坟前祭奠。后人写诗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们又用生铁铸了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人的跪像,跪在岳飞墓前,让他们永远向英雄忏悔,其实笔者认为,应该再加上赵构的才对。

    nbsp绍兴和议后,南宋迎来了短暂的“太平”。赵构退位后,宋孝宗赵昚(shèn)即位,他是南宋少有的有为之君,一心想收复失地。

    nbsp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发起“隆兴北伐”。起初宋军进展顺利,收复了宿州等地,但很快在符离之战中惨败,不得不与金签订“隆兴和议”,虽然去掉了“称臣”的屈辱,改为“叔侄之国”,但仍需纳贡。

    nbsp乾道六年(1170年),金兵再次南侵,兵临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中书舍人虞允文临时督师,在采石矶大败金兵,史称“采石矶大捷”。这一战稳住了南宋的防线,但也未能改变宋金对峙的局面。

    nbsp站在今天的西湖边,岳王庙的香火终年不断。游客们来到岳飞墓前,看到那几尊跪像,总会忍不住吐上几口唾沫,或者骂上几句。

    nbsp秦桧早已死了,死时66岁,据说他临终前浑身溃烂,痛苦不堪,仿佛是岳飞的冤魂在索命。他的儿子秦熺想继承相位,被宋高宗一句“秦桧的儿子怎么能当宰相”顶了回去。

    nbsp岳飞的故事,成了南宋百姓心中永远的痛。人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更因为他的“精忠报国”——那是在屈辱求和的时代里,最珍贵的民族气节。

    nbsp风波亭的血,早已融入西湖的水。但那段历史,却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提醒着后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英雄,忘记了抗争,就只能在屈辱中沉沦。

    nbsp篇尾,谨献上岳武穆的一首《满江红》与诸君共勉nbsp,让踏破楼兰山缺的壮志豪情永存在华夏的民族精神之中!

    nbsp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nbsp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nbsp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nbsp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nbsp靖康耻,犹未雪;

    nbsp臣子恨,何时灭!

    nbsp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nbsp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nbsp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喜欢。

第21章 绍兴和议定偏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