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姬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姬旦被姬发选为托孤大臣。
nbsp不过,似乎姬鲜更由资格……
nbsp然而,姬发选择的两位托孤重臣,均没有姬鲜……
nbsp另一位被任命为托孤大臣的,是姬奭。
nbsp被姬发封为北燕侯的姬奭。
nbsp需要指出的是,大周建立天下之后,任人唯亲。
nbsp姬发将自己的兄弟们都封为诸侯。
nbsp其他忠诚的亲信也被封为诸侯。
nbsp总而言之,根据亲疏远近,姬发册封了成百上千个诸侯。
nbsp这种宰割天下的感觉,很爽!
nbsp要让所有人知道,他们的一切,都是他姬发赏赐的!
nbsp被万人敬仰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nbsp可惜,姬发没有享受这种美妙太多年。
nbsp只有3年。
nbsp只玩了3年,姬发就与世长辞。
nbsp此时,姬发和姜玉的儿子姬诵,仅仅10岁。
nbsp姬诵,登上王座的时候,还不满10岁。
nbsp姬发认为自己的儿子需要帮手,就任命姬旦和姬奭来辅佐。
nbsp这是姬发的遗愿。
nbsp尤其是姬旦。
nbsp这是姬发最信赖的弟弟。
nbsp姬旦师从大文豪姬昌,后又跟随姜尚学习。
nbsp而姜尚,也是姬发的老师、岳父。
nbsp姬发和姬旦从小就关系亲密。
nbsp再加上师出同门,就关系更好。
nbsp以姬发用人不避亲的性格,在托孤重臣的问题上,必然要选一个最令他放心的人。
nbsp而这个人,就是姬旦。
nbsp姬旦不仅深得姬发的信任,而且才华横溢!
nbsp他有姬昌的文采,也有姜尚的谋略,更重要的,他对姬发绝对忠诚。
nbsp姬旦,可谓是德才兼备!
nbsp有这样的人辅佐自己的儿子,姬发也就放心了。
nbsp姬旦时年55岁,比姬昌小两岁。
nbsp姬旦作为托孤大臣是合适的,可为了避免姬旦专权的嫌疑,有必要在指定一个托孤大臣。
nbsp但是,姬发左思右想,想不出来。
nbsp他非常苦恼。
nbsp眼看着他就要生命将尽,却不能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好未来的道路。
nbsp“姬旦,你觉得还有谁能够保护诵儿?”
nbsp姬发在卧榻上虚弱地问。
nbsp这位打败了殷商、号称天下最强男人的大周天子,快要死了。
nbsp“大王,燕王姬奭。”姬旦立即说道。
nbsp“姬奭?”姬发问了一句。
nbsp他不记得还有这号人物。
nbsp姬发还在想,姬奭是什么东西?
nbsp这怪不得姬发。
nbsp姬昌子嗣众多,很多儿子相差几十岁,都有可能。
nbsp这个姬奭,就是太年轻了。
nbsp尽管姬发前年才封了姬奭为燕王,如今却已忘了……
nbsp“大王,燕王此刻就在镐京。”
nbsp“他能行吗?”
nbsp“大王,姬奭今年36岁,胜在年轻。他的武功不错,学习能力强,保护少主很合适。”
nbsp“他不是燕王吗?他不管燕国了?”姬发似乎并不糊涂。
nbsp“大王,姬奭派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可以留在镐京。”
nbsp“嗯,那就让他待在诵儿身边吧。”
nbsp“大王英明!”
nbsp就这样,36岁的姬奭,就和55岁的姬旦,一起成了姬诵的托孤大臣。
nbsp显然,这个组合是由姬旦主导的。
nbsp这里存在一个疑问。
nbsp姬旦为什么偏偏举荐年轻的姬奭,而不是经验更加丰富、才华更高的姬鲜?
nbsp姬鲜,只比姬发小一岁,但比姬旦大一岁。
nbsp论才华,姬鲜更在姬旦之上。
nbsp姬鲜,甚至被很多人称为姬考在世。
nbsp姬考是天下第一能臣。
nbsp世人将姬鲜与姬考并列,可见其非凡的才能,至少为人处世一流。
nbsp实际上,大周内部很多人都期待姬鲜成为托孤大臣。
nbsp甚至有人直接向姬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nbsp但是,姬发没有采纳。
nbsp他选择了姬旦,并在姬旦的建议下,选择了毫无名气的姬奭。
nbsp结果,姬鲜这样的优秀的人才就被闲置了。
nbsp姬鲜被闲置的原因很简单。
nbsp姬发对姬鲜不够信任,或者说是关系不够近。
nbsp这种情况早在姬昌时期,就形成了。
nbsp在帝乙时代,姬昌是殷商的西方护法,忠诚的西伯侯。
nbsp他的儿子们与他一起开疆拓土。
nbsp这里面,就数长子姬考最为优秀。
nbsp姬发,也还行。
nbsp排行第三的姬鲜,则以姬考为榜样,与姬考走得很近。
nbsp排行第四的姬旦,却和姬发经常玩,与姬发友谊深厚。
nbsp所以,论亲疏远近,显然姬旦才是姬发的第一人选。
nbsp至于姬鲜,连第二人选都谈不上。
nbsp姬鲜,是姬考那边的人。
nbsp姬旦,才是姬发这边的人。
nbsp虽然姬考已经死了,但姬发还是没有拉近与姬鲜的关系。
nbsp水到渠成地,姬鲜成了姬考之后,继承姬考光辉形象的人。
nbsp这就更让姬发忌惮。
nbsp派姬鲜去看守子庚,也是为了边缘化姬鲜。
nbsp以姬鲜的才能,去干看守子庚的活,无疑是大材小用。
nbsp但没有办法,谁叫他是姬考一系呢?
nbsp因此,托孤大臣这样的重要职责也就轮不到姬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很多人感到惋惜。
nbsp姬鲜的才能,有目共睹。
nbsp最突出的是,姬鲜是大周少有的精通殷商的人才。
nbsp姬鲜对殷商研究得很深,对殷商的经验教训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nbsp倘若对姬鲜委以重任,大周必能吸取殷商的成功经验,同时避免殷商掉进的坑。
nbsp可惜,姬发没有这样做。
nbsp他对姬鲜是冷藏的,是边缘化的。
nbsp所以,姬旦也就不会举荐姬鲜了。
nbsp姬奭是姬旦的小弟,听话懂事。
nbsp让姬奭一起来辅佐姬诵,姬旦认为很好。
nbsp总之,就是党同伐异。
nbsp亲近的,就团结起来。
nbsp疏远的,就继续疏远。
nbsp需要指出的是,和姬奭一样,姬鲜也没有离开镐京,另外两个看守子庚的姬度和姬处也都常年留在镐京。
nbsp包括姜尚等许多功臣也都在镐京。
nbsp镐京作为天下的中心,自然各方面的环境是最优的。
nbsp谁不想在镐京享福呢?
nbsp燕王姬奭就直接没有去燕国任职!
nbsp姜尚被封为齐王,还亲自带着自己的儿子们,率兵开辟齐国。
nbsp姬奭则是让自己的儿子姬克随同姜尚一起行动,目的是在姜尚稳固齐国之后,帮助姬克占领燕国。
nbsp“齐侯,你就顺手帮我家克儿打下燕国。这很简单啊。”
nbsp“……”
nbsp姜尚没有拒绝。
nbsp姬发把最难管理的齐国交给他,还是在考验他、利用他。
nbsp这让姜尚意识到,天下是姬家的。
nbsp即使他姜尚战功赫赫,也不得不去边远之地披荆斩棘。
nbsp幸好,姬发还允许他回来。
nbsp他还能在镐京享受几天安逸生活。
nbsp他没有被选为托孤大臣。
nbsp他太老了。
nbsp他都77岁了。
nbsp可是,没有谁敢小瞧他。
nbsp他完全不像是77岁的人,还是有一股生猛之气。
nbsp他还是大周军队的泰山北斗。
第269章 姬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