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殷商三十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章 殷历535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殷历535年,也就是帝辛10年。

    nbsp距离天下第一能臣、天下第一孝子、姬考离世,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

    nbsp那次事件,轰动世界!

    nbsp处决姬考,坐实了帝辛的残暴之名。

    nbsp如今,两个春节过去,姬考的悲剧也渐渐消弭在朝歌的空气里。

    nbsp与外国盛传帝辛为暴君相比。朝歌人民却一点也不在意。

    nbsp说帝辛是暴君,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天子非常强大!

    nbsp拥有一个令外国畏惧的天子,还是蛮爽的。

    nbsp谁都想自己的腰杆硬些。

    nbsp能看到自家天子吊打外国诸侯,那叫一个爽!

    nbsp近年来,岐周还是老老实实地缴纳战争赔款,姬昌也还蜗居在羑里再教育学院,连载着他那本日常扑街的《易经》……

    nbsp姬昌的《易经》扑街到什么程度?

    nbsp没有哪家书店愿意接手。

    nbsp姬昌是在羑里再教育学院发书,所以他与羑里再教育学院签订了五五分成的合同,除去学院的运营费用,订阅收益五五分成。

    nbsp然而,姬昌高估了他的实力。

    nbsp虽然他是大文豪,名声在外,但非常可惜,他的《易经》题材比较局限,阅读门槛较高,市场受众不多。

    nbsp很多人是慕名而来,冲着姬昌这个金字招牌,拜读大作。

    nbsp然而,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nbsp毫无疑问,姬昌的点子很好,写作态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nbsp但是,这都阻止不了他新书扑街的命运。

    nbsp他的书,太小众了。

    nbsp只能在羑里再教育学院里小范围流传。

    nbsp准确地说,也就在他与比干、箕子的文化沙龙上传播。

    nbsp整座羑里监狱,能读懂姬昌新书《易经》的也就两三个人而已。

    nbsp为什么是两三个人呢?

    nbsp两个就两个,三个就三个。

    nbsp两三个,到底是多少?

    nbsp这看似是比较模糊的说法,但实际上却是相当精确地描述。

    nbsp因为,姬昌写就的《易经》,就只有两三个人能读懂。

    nbsp首先,姬昌自己能读懂。

    nbsp其次,殷商王族俊才、比干,也能读懂。

    nbsp接着,箕子也声明能读懂……

    nbsp这不就是三人了嘛?

    nbsp注意,箕子是“声明”……

    nbsp箕子“声明”能读懂,不代表他真的能读懂。

    nbsp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距离比干,还是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nbsp对于箕子的声明,很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nbsp不过,由于箕子和比干形影不离,又能和姬昌说得上话,所以没人敢明目张胆地质疑他。

    nbsp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自信水平超过箕子……

    nbsp但是,怀疑是轻易的。

    nbsp总之,大家就怀疑,箕子并没有他声明的那样懂。

    nbsp这很明显。

    nbsp箕子仅仅是说他懂,并没有证明他怎么懂。

    nbsp而比干,就不一样了。

    nbsp比干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惑。

    nbsp比如,通过举例论证、概念抽象等手段,来说明姬昌在《易经》中所着的内容,最起码能够让大家知道,姬昌是像想要表达什么。

    nbsp显然,箕子就做不到这种程度。

    nbsp这就让大家感觉,箕子并不如比干懂《易经》。

    nbsp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

    nbsp不管箕子懂不懂,反正更多人是不懂的。

    nbsp就算确定箕子懂,那么姬昌的《易经》也就三个人懂。

    nbsp这无疑影响了其商业化的进程。

    nbsp一本完全看不懂的书,怎么有动力去买单嘛?

    nbsp我都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我也不太想花钱。

    nbsp姬昌的新书,目前就这状态。

    nbsp然而,姬昌是自信的。

    nbsp他认为,他的新书是一本划时代的巨着!

    nbsp况且,他也不是为了获取多少商业价值,而是为了记录他智慧的火花。

    nbsp没有多少人懂,会让他感到失望吗?

    nbsp不,恰恰相反!

    nbsp姬昌非常高兴,很少人能读懂他的书!

    nbsp他的书,记录了占卜的最高艺术!是可以推演未来的!

    nbsp这样的神器,当然是越少人掌握越好!

    nbsp就让所有人认为他是在写一本烂书吧。

    nbsp是的,他高兴,他就是写给自己看的。

    nbsp不过,有一个人,却一字不落地收集姬昌的手稿。

    nbsp这个人,就是朝歌王宫御书房的商伯。

    nbsp商伯,带着青铜面具,左侧有一只玄鸟图案。

    nbsp他从不以真面目示人。

    nbsp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

    nbsp据说,是太史虞名出差孟津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他。

    nbsp虞名慧眼如炬,看到商伯颇有才华,就将其举荐给了帝辛。

    nbsp帝辛从善如流,立即把商伯安排到御书房,充当虞名的助手。

    nbsp需要指出的是,商伯的武功也很不错,有时也以天子护卫的身份出现。

    nbsp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商伯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

    nbsp他不常说话。

    nbsp事实上,还没有谁亲耳听到他说话。

    nbsp或许,只有虞名和天子听过他的声音吧。

    nbsp但这不算问题。

    nbsp在御书房当差,本就不需要多费口舌。

    nbsp不过,商伯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那种才华横溢的气质,即使隔着青铜面具,也扑面而来。

    nbsp一只青铜面具,遮挡不了商伯浑身的智慧气场。

    nbsp最突出的,就是他能把天下少有人读懂的《易经》整理成册,甚至还做了简要注释。

    nbsp注释《易经》!

    nbsp天呐!

    nbsp这简直令人震惊!

    nbsp整个羑里,读懂《易经》的不超过三人。

    nbsp全朝歌,能看懂《易经》的人,也不超过十指之数!

    nbsp而商伯,居然可以注释!

    nbsp这可真是太懂了!

    nbsp所有人都称赞虞名慧眼识英雄,为大商揽得一位天才。

    nbsp虞名却高深莫测道:“商伯的才华,你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nbsp商伯的名气渐渐传开,所有人都知道了,殷商的御书房里,有一位头戴青铜面具的天才!

    nbsp恐怕只有天下第一能臣姬考才能比得上!

    nbsp是啊,或许只有姬考在世,才能媲美商伯!

    nbsp就连帝辛也开始注意到了商伯。

    nbsp“虞名,那位金童真的有才华吗?”

    nbsp“何止是有?太有了!”

    nbsp“嗯,处决姬考,是最令孤心痛的一件事。那可是天下第一能臣啊!不过,如今的商伯似乎不输于姬考,你要善待他!如果他能为殷商贡献更多力量,孤会很高兴的!”

    nbsp“天子,商伯已经准备好为殷商效力了。他是商伯,是大商的金童,愿意为大商效力!”

    nbsp“好!他想要什么,孤会尽一些努力满足!”

    nbsp“天子,商伯喜欢自由,只想做幕后指导。”

    nbsp“连官职也不愿意担任吗?”

    nbsp“商伯不喜抛头露面。”

    nbsp“这么低调啊!”

    nbsp“有才华的人大抵如此。”

 

第168章 殷历535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