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京华风云,晋豫烽火(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遍全身,也只凑出了两股。

    nbsp他们压根没想着靠这入股发什么大财,纯粹是怀着一片赤诚报国之心,想着能为朝廷出份力,多撑一会儿是一会儿。

    nbsp朱有建得知此事后,特意将他们列入白名单,心中暗自许下诺言:

    nbsp若大明能熬过这一劫,转危为安,李自成被成功剿灭,定从自己的股权地中拨出肥沃的土地犒赏他们。

    nbsp朱有建虽说与他们素未谋面,但敬重忠臣之心从不曾少。

    nbsp听闻刘理顺是河南人,孟兆祥是山西籍,如今这两地均已沦陷敌手,他不禁眉头一皱。

    nbsp脑海中浮现出百姓流离失所、家园满目疮痍的画面,料想他们的家族恐已在战火中蒙难,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nbsp东厂番子手中有一份神秘的京城官员名录,曹化淳看着名录,时而摇头叹息,时而点头称赞,最后提笔批注:

    nbsp清贫、刚烈、忠心、痴愚。这寥寥数字,却将这类官员的特质勾勒得淋漓尽致。

    nbsp名录上这十人,平日里低调行事,可一旦涉及原则问题,绝不退让半步,也正因如此,向来是东厂那些惯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人不愿招惹的硬骨头。

    nbsp王承恩将名录呈到朱有建面前,朱有建接过,仔细端详,随后令其附注股数,多者四股,少者一股,边看边暗暗记在心上,不禁长叹一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暗自感慨这贪腐横行的大明朝堂,竟还有这般如清泉般的官员,实在是难得。

    nbsp他却不知,在未来的日子里,崇祯自缢后,这些官员大半以身殉国。

    nbsp余下几位也坚守抗敌,直至随南明奋战到最后一刻,阖家壮烈捐躯,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忠诚之歌。

    nbsp起初扩充股本时,股金高昂,高达一万两白银,他们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出这笔巨款,只能望洋兴叹,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nbsp直至股金大幅降至两千两,才好不容易凑够钱,得以参与其中,足见家中委实穷得叮当响,拿不出万两巨资。

    nbsp朱有建小本本上所记的,皆是这些首次因没钱未入股、二次降价才加入的官员。

    nbsp朱有建不通历史,在他眼中,除了那些声名远扬、如雷贯耳的人物,谁忠谁奸全然不知。

    nbsp单纯以贫富论人,看着这些官员官职不高不低,非寒门子弟出身,却连一万两白银都凑不出。

    nbsp比起那“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官场传闻,他们实在是寒酸得很。

    nbsp不过在这乱世之中,能安于清贫,不随波逐流,便是好人,只要自己不倒,定要护他们周全!

    nbsp鲁地派出的两位代表,一位身着儒衫,来自孔府,举手投足间透着儒雅之气;

    nbsp一位身着官服,出身官场,神情干练沉稳。他们怀揣着使命,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逐户递出名帖,满心期待能得到回应。

    nbsp可一圈下来,仅有两家打开大门,热情相迎,正是刘理顺与凌义渠的府邸。

    nbsp此时的孟兆祥,身为刑部右侍郎,正忙得焦头烂额,脚不沾地。

    nbsp京城乱成了一锅粥,各帮会听闻风声,紧急召回人手,一时间,三教九流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

    nbsp把京城搅得如同喧闹的集市,叫卖声、争吵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nbsp也不知皇帝究竟打的什么主意,竟未下令落闸关闭城门,人流昼夜不息,如同一股永不停歇的洪流。

    nbsp京城百姓本就爱瞧热闹,这下可好,每日都有新鲜花样,街头巷尾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戏码。

    nbsp再加上顺军细作潜伏其中,煽风点火、无事生非,民事纠纷就像春笋般,愈发频繁地冒了出来,一片乱象,让人头疼不已。

    喜欢。

第48章 京华风云,晋豫烽火(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