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报国寺诗会,才子压曹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姑苏城外的报国寺,香火鼎盛已逾百年。

    nbsp今日,一场盂兰盆诗会,引得江南名士、官宦子弟云集。车马喧嚣,几乎堵塞了山门前的官道。

    nbsp徐锋的马车并不起眼。

    nbsp侍女玉奴小心翼翼搀扶他下车,他身形微晃,几声压抑不住的低咳逸出袖间,立时引来周遭不少目光。

    nbsp“那就是北地来的徐三郎?”

    nbsp“听闻此人出手阔绰,卢家主都奉为上宾,竟是个这般弱不禁风的模样,怕是一阵风就能吹倒。”

    nbsp“哼,不过是走了运的盐贩子,也敢来附庸风雅,莫不是想用银子砸个名声?”

    nbsp窃窃私语声中,好奇、探究,亦不乏鄙夷。

    nbsp徐锋恍若未闻,微微眯眼,打量着寺内熙攘人群。

    nbsp不远处,一道熟悉的身影晃荡着,正是北凉世子徐凤年。

    nbsp他今日换了一身寻常士子袍,手中却依旧提着柄木剑,正百无聊赖地四下张望。

    nbsp瞥见徐锋时,徐凤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撇了撇嘴,扭过头去。

    nbsp徐锋由玉奴引着,寻了一处相对清净的角落坐下。

    nbsp他刚落座,又是一阵轻咳,玉奴连忙递上水囊。

    nbsp诗会早已开始,几位本地名士已然献上了诗作,虽有几句尚可,却也未曾掀起太大波澜。

    nbsp直至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清癯,眼神矍铄的老者缓步而出,场间方才安静下来。

    nbsp“是曹太傅!”

    nbsp“春秋三大魔头之一,西楚太傅曹长卿!”

    nbsp惊呼声此起彼伏。曹长卿之名,在江南士林中,分量极重。

    nbsp他立于场中,环顾四周,声音平缓却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老朽今日,也来凑个趣。”

    nbsp他吟诵的,是一首怀古诗。

    nbsp起初平淡,渐而苍凉,继而雄浑。

    nbsp字字句句,仿佛都带着故国黍离之悲,却又不失顶天立地的气魄。

    nbsp诗罢,满堂寂然。

    nbsp片刻之后,雷鸣般的喝彩声轰然响起。

    nbsp“好诗!此等气魄,当为今日魁首!”

    nbsp“曹公风采不减当年!”

    nbsp众人交口称赞,便是先前那些自视甚高的才子,此刻也尽皆默然,心悦诚服。

    nbsp诗会主持人,一位姑苏本地的宿儒,捋着花白胡须,满面红光。

    nbsp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角落里安静坐着的徐锋身上,朗声开口:“闻说北地徐三郎,亦是文采不凡,不知今日可有佳作,与我等共赏?”

    nbsp此言一出,场中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nbsp不少人脸上露出看好戏的神色,等着看这个“病秧子商人”如何出丑。

    nbsp一个靠着些许家资混迹于盐引之间的商贾,也配在曹太傅之后献诗?

    nbsp曹长卿亦是饶有兴致地望向徐锋。

    nbsp他听闻过这位“徐三郎”的一些事迹,赠药卢府,指点盐务,手段不俗,却不知其诗才究竟如何。

    nbsp徐锋迎着众人的目光,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nbsp他又轻咳了几声,本就苍白的面容上似乎更添了几分病气。

    nbsp他对玉奴微微颔首。

    nbsp玉奴会意,上前一步,声音清冷:“我家公子偶感风寒,近日精神不济,恐污了诸位雅兴。不过,既是盛情难却,便献丑了。”

    nbsp她取过早已备好的笔墨纸砚,亲自为徐锋研墨。

    nbsp徐锋慢条斯理地起身,袖袍下的手指却几不可察地轻颤了一下。

    nbsp他接过狼毫,略一沉吟,便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洒起来。

    nbsp他的动作不快,甚至有些迟缓,仿佛每写一个字都要耗费莫大的气力,额角已隐隐渗出薄汗。

    nbsp周围的讥笑声虽低了些,但怀疑的目光却更甚。

    nbsp有人已忍不住摇头,暗道此人怕是连笔都快握不住了。

    nbsp然而,当玉奴将那写就的诗稿拿起,清声诵读之时,所有的嘈杂都戛然而止。

    nbsp“北望中原气如虹,少年仗剑觅封侯。”

    nbsp“十年磨砺锋芒在,一朝腾踏九霄游。”

    nbsp“江山多娇英雄冢,美人如玉解烦忧。”

    nbsp“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nbsp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nbsp辞藻算不得如何华丽,对仗却工整精妙。

    nbsp更重要的是,诗中那股开阔的意境,那种睥睨天下的豪情,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瞬间便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nbsp尤其是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何等的自信,何等的狂放!

    nbsp先前一位对徐锋嗤之以鼻的锦衣公子,此刻张大了嘴,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掉在地上,茶水溅湿了袍角也未曾察觉。

    nbsp满场死寂。

    nbsp所有人都被这首诗中蕴含的磅礴气势所震慑。

   &nbs

第136章 报国寺诗会,才子压曹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