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到了收获果子的时候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胜利的消息,比萧诚更早一步抵达了江宁府石头城。
nbsp前方各部,快马加鞭,一刻也没有耽搁的将喜报送了回来,而萧诚,还在各地一路巡视,特别是原江南路地区,他更是大马金刀地去转了一圈。
nbsp原江南路,那是次辅司军超等一干人的自留地,也是萧诚接下来要重点整治的地区。
nbsp金瓯必须无缺。
nbsp不说推心置腹,但是起码在大事之上要保持一致。
nbsp前江南两路,算是南方最为富庶的地区了,但这一次萧诚的巡视,却让他大失所望。
nbsp所谓的富庶,只不过是一小部人的富庶罢了。
nbsp处在社会最底层的那些人,只不过是糊口而已。
nbsp当然,没有人饿肚子,或者便是地方官们最为自豪的政绩了吧。
nbsp这在萧诚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nbsp自己看到的,只不过是浮在最表面上的一些东西,相信沉在最下面的那些更加残酷的真相,那些地方官绝对不会让自己看到的。
nbsp不过这不代表萧诚便没有渠道知晓。
nbsp当然,微服私访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nbsp自己真该这样做,某些人,就真敢让自己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之上。
nbsp所以,萧诚的巡视是大张旗鼓的公开进行。
nbsp只不过他来得很突然罢了。
nbsp徐州那边的遇刺经历,反而成了他现在身上有力的保护色,使得当地地方官,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从事了。
nbsp农民失地极其严重。
nbsp这些被兼并的土地,并不是拿来种粮食的,而是被用来种桑树,然后养蚕,织锦。
nbsp所以,江南地区缺粮是很严重的。
nbsp粮价比起两湖地区要高出足足一倍有余。
nbsp即便比起贵州路这样山多田少的地方都还要贵。
nbsp城市贫民收入极低。
nbsp每日辛苦劳作,所得只不过勉强糊口而已。
nbsp一旦有个天灾人祸,立马天就会塌。
nbsp相当一部分人,家无余粮。
nbsp今天挣,今天吃,明天挣不着了,明天就得挨饿。
nbsp这绝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该有的景象。
nbsp官儿很多。
nbsp吏员更多。
nbsp有品级的官员,朝廷是拨发俸禄的,而且俸禄是相当的优厚。
nbsp而那些普通的吏员,朝廷却是不给钱的,他们的钱,都要当地官府自己挣。
nbsp这就没有一个凭则了。
nbsp所以,这里的吏员们也很富。
nbsp而且,有的人比官员还要富。
nbsp官员还讲究一个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儿,而吏员,却都是本乡本土。
nbsp江南的官员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出了名的不管事儿。
nbsp只要该交的赋税交齐了,他们便整日价地优哉游域,游山玩水,呼朋唤友,即便整日价的诗词歌赋也不会有人苛责,反而赞一句是真名士自风流。
nbsp甚至有人自称无为而治,方是治民最高境界。
nbsp当真是无为而治吗?
nbsp只不过是吏员把持地方罢了。
nbsp他们需可共瞒的,只不过是上官而已。
nbsp当然,富的人是真富。
nbsp看过了那些私人的园林,享用了本地官员殷勤的招待,吃了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美酒,萧诚笑咪咪地起身回程。
nbsp整个巡视的过程之中,他没有斥责罢免过一个官员,对那些诚惶诚恐的吏员,更是和颜悦色,对于那些官员们呈上来的户藉、黄册等,也都是随手翻一翻便罢了。
nbsp全部过程,都是人畜无害的模样。
nbsp看起来,这只不过是一个虎王在巡视他的领地,重要的是显示权威而并不是想要整点什么事出来。
nbsp随着萧诚的离去,整个江南地区,也全都松了一口气。
nbsp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离开这里的萧诚,心里却是憋了一大口气,不彻底整治,谈什么富国强兵,谈什么北伐收复国土?
nbsp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只怕自己将来要被自家小妹打出屎来!
nbsp对于北方辽国的政改,萧诚可是一点儿也不敢放松警惕。
nbsp知秋院的主要精力,便放在北方。
nbsp与自己小心翼翼地四方拉拢,想要做点事情还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铺垫不一样的是,三娘子萧旖在辽地却是大刀阔斧。
nbsp那是真正的一言堂。
nbsp她说咋办,就咋办。
nbsp想要和她瓣手腕的,只有一个下场。
nbsp死。
nbsp这是她的地位决定的,也是辽国长久以来强者为尊的传统所决定的。
nbsp占据了整个河北路,掳掠了东京城,然后又将北方地区完全变成自己附庸的辽国,正在弥补自己以前最大的短板。
nbsp从东京,一次性地掳掠了数十万人,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工匠。
nbsp这两年来,从河北等地方,还在不停地向着中京输送匠人。
nbsp与许多人觉得这些人是去了地狱不同,萧诚却清楚地知道,这些人在中京受到的待遇,只怕比他们在宋国还要好上许多。
nbsp萧旖力排众议,给了这些匠人国人的待遇。
nbsp而国人,过去是只给契丹人的。
nbsp在辽国,真正倒霉的,是那些被掳掠而去的商人、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表现出来他们对辽国的作用的话。
nbsp所以,很多的读书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转换了自己的立场,成为了萧旑最忠诚的拥护者,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人的命运。
nbsp萧旑在基层,大量地使用了这样的人,而这些人也成为了她政改的雄厚的基础。
nbsp辽国原本的部落特性,正在飞快地消失,而中央集权的特性越来越明显。
第六百二十八章 到了收获果子的时候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