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机关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UC小说]https://m.ucxs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数日后。
nbsp六部值班房内,早朝过后,太和殿在皇帝离去后,虽森严庄重之感稍减,可那股无形的威压与紧迫感,恰似金砖所浸的丝丝寒意,透过一墙之隔,悄然渗进这六部值班房。
nbsp此处远不及大殿那般宏阔,陈设尽显简朴实用。巨大的紫檀木长案居于中央,上头卷宗、奏疏、图册堆积如山。
nbsp空气中,墨香、纸张陈旧气息,与因长时间伏案而生的淡淡汗意交织在一起。几盏青铜宫灯静静燃着,光线在堆叠的文书缝隙间,投下重重阴影。
nbsp季海生身为宰相,端坐在主位上。褪去朝堂上的恭谨,他眉宇间难掩一丝疲惫,可眼神却依旧锐利似鹰,扫视着鱼贯而入、神色各异的六部堂官们。
nbsp户部王俭、工部李尚书、兵部张韬、刑部赵大人、吏部与礼部李尚书,还有都察院右都御史严正、大理寺少卿等一众重臣,纷纷依品秩落座。刹那间,值房被官袍的绯紫青绿填满,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nbsp“都坐吧。”季海生声音平稳,透着事务性的沉稳:“陛下旨意已下,气势如雷霆万钧。我等身为臣子,唯有齐心协力,将圣意切实落到实处。诸位,来议一议,从何处入手?又该如何着手?”
nbsp短暂的沉默后,户部尚书率先打破寂静。他一边翻看着带来的簿册,一边说道:“季相,度田令在其他二州试点,户部第二批人手、钱粮、册簿、器具均已准备妥当,三日后便可启程。然而,此乃触动豪强利益之举,豫扬之地,世家豪强根深蒂固。所说,周刘二位大人获陛下‘先斩后奏之权,必要时能便宜行事,震慑宵小,但仍需令沿途州府驿站全力保障钦差一行安全,确保讯息畅通无阻,以防有人狗急跳墙,截杀信使或破坏证据。”
nbsp季海生微微点头:“王尚书考虑得甚是周全。此事由户部牵头,兵部调拨可靠护卫,沿途州府责任明确到人。若有差池,唯该地最高长官是问!都察院,选派得力御史随行,专门监督地方官吏是否积极配合,有无通风报信、阳奉阴违的行为!”
nbsp严正神情严肃,恭敬领命:“下官即刻选派铁面御史随行!”
nbsp工部李尚书紧接着发言:“季相,江北四商捐产一事,工部人手已到位,监察细则也已下达。不过,下官有两点忧虑:其一,捐产七成,数额巨大,难免有人会在清点、估价、转运环节动手脚,以次充好、虚报瞒报;其二,新农具推广过程中,匠户抵制情绪严重。”
nbsp“下官已按陛下旨意,着手筹建‘格物院,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当下之急,是让江北示范工坊尽快运转起来,产出实实在在的农具,让百姓看到好处,如此才能堵住众人之口,打消那些顽固匠户的念头。只是……这启动所需的工匠从何处招募呢?”
nbsp季海生手指轻轻叩击桌面,思索片刻后说道:“江北商贾以利换名,心存侥幸。必须严查!户部、工部、都察院三方联合核查,每一笔捐产,从入库到分发,每一环节都需三方签字画押,留档备查。但凡出现纰漏,无论大小,即刻依照陛下旨意严惩,取消其子弟科举资格,并昭告天下!以儆效尤,方能让后来者心生畏惧。
nbsp“至于工匠……传令将作监,凡愿意前往江北示范工坊者,薪俸翻倍,授予‘格物院预备技士头衔。若仍无人应征……工部可在京畿附近招募流民、破产农户中有手艺之人,许以丰厚利益。陛下要的是实际成效,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法!格物院筹建不可懈怠,此乃长久之计,李尚书需亲自督办。”
nbsp“是!”李尚书精神为之一振,赶忙记下要点。
nbsp兵部尚书张韬面色凝重,说道:“季相,轮调换防之策,的确是破局良策!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已连夜商议出初步章程。然而,阻力之大超乎想象。名单拟定必须谨慎,既要将那些顽固不化的老将调离其根基之地,又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引发大规模动荡,尤其是边境重镇,牵一发而动全身。”
nbsp“下官建议,首批轮调,先选择朔方、凉州等陛下根基稳固、新军已具规模之地试行,拔掉那些抵触最强烈的‘钉子。同时,对于新擢升的年轻将领,需配备经验丰富的副手和可靠的监军御史,防止其因经验不足或根基不稳,反被旧势力架空甚至反噬。”
nbsp“张尚书所言极是。”季海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轮调名单,由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共同拟定,呈陛下御览之前,先送本相过目。务必详细列出调离理由及接任者的军功、能力考评。新任将领的副手与监军,也需在名单中注明。陛下要的是能征善战、打胜仗的新军,绝不容许换汤不换药,更不许借机安插私人!此事关乎国之根本,若有差错,你我皆罪无可恕!”
nbsp张韬神情严肃,凛然应诺。
nbsp刑部赵大人接着说道:“季相,江南案首犯及雍州粮仓案首恶,陛下已明确旨意,三日后于西市口处以凌迟之刑!此乃震慑天下、安抚民心之举。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已加派人手,日夜完善案卷,确保铁证如山,无可辩驳。行刑台已命顺天府连夜搭建,并调集重兵布防,以防有人劫法场或煽动民乱。只是……如此大规模处决,又是凌迟这般严酷刑罚,恐怕会有言官以清议之名,指责陛下过于酷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季海生冷哼一声,一股上位者的威严瞬间弥漫开来:“酷烈?江南百姓饿殍遍野、黑牢遍地之时,他们可曾觉得酷烈?通敌卖国、动摇国本之际,他们可曾想过后果?陛下旨意已下,此事不容置疑!行刑当日,令京城五品以上官员,除有紧急公务者,皆需到场观刑!让所有人都清楚看到,贪墨国帑、残害百姓、背叛家国的下场!”
nbsp“至于言官清议……哼,若有人觉得酷烈,就让他亲自去江南看看那些被逼得家破人亡的百姓!此事由刑部主理,都察院、大理寺协同,锦衣卫北镇抚司负责刑场安全,务必确保万无一失!让那些蠹虫的血,流得有价值!”
nbsp赵大人与严正等人齐声领命,再无异议。
nbsp吏部尚书见状,赶忙说道:“季相,陛下关于官员考绩唯实绩是论的旨意,吏部深感责任重大。已召集各司郎中,着手草拟章程。初步设想,将‘民生细化为赋税完成度、赈灾成效、人口增减、诉讼多寡;‘刑狱细化为冤假错案率、积案清理数、命案破获率;‘教化细化为官学修缮、生员数量、民风改善;‘工程则看工期、质量、预算。
nbsp“然而……如何量化、如何核定、如何防止地方虚报瞒报,仍需仔细斟酌,恐怕短期内难以完成。况且骤然变革,恐怕会引发守旧官员的强烈反弹。”
nbsp季海生看着郑元吉,语气平淡却带着威压:“郑尚书,陛下最后那句‘若吏部办不好,就换能者来办,言犹在耳。此事关乎变法根本,吏部必须一马当先。章程草拟,不必追求尽善尽美,先拿出核心框架,列出最关键、最易量化的几项指标,在即将推行度田令的州县先行试点!边做边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nbsp“陛下要的是态度和行动,而非一蹴而就的完美方案。至于反弹……”他端起手边茶盏,轻轻吹去浮沫,“有江南案那些被凌迟的重犯在前,有轮调换防的边将在后,有商贾捐资换科举名额的利诱在侧,本相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人敢公然反对‘实绩论?有反弹,压下去便是!吏部若连这点魄力都没有,又如何替陛下掌管天下官员铨选之权?”
nbsp吏部尚书连忙应道:“是是是,下官明白!吏部定当全力以赴,尽快拿出可行方案,先在试点推行!”
nbsp繁杂的政务如千头万绪的绳索,在季海生的梳理下,渐渐各归其位,责任明确到人。他语速不紧不慢,却条理清晰,指令精准,时而采取雷霆手段,时而运用迂回策略,将皇帝那些宏大而严厉的旨意,细化为一道道可执行、可追责的具体命令。
nbsp值房内,只听得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笔墨记录的簌簌声,以及季海生沉稳有力的声音。
nbsp时间在紧张的事务处理中悄然流逝。当最后一项紧要事务商议完毕,季海生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扫过疲惫却不敢有丝毫懈怠的众臣,沉声道:
nbsp“诸公,陛下锐意革新,志在千秋万代。今日所议之事,每一件都关乎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望诸公以社稷为重,以陛下之心为心,摒弃门户之见,通力合作。务必做到快速、准确、果决!谁若因循守旧、推诿责任,导致贻误军机、阻碍新政推行……江南案那些人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散了吧,各自去落实,本相在此,随时听候进展汇报!”
nbsp“谨遵相爷钧令!”众臣齐声应诺,纷纷起身,带着沉重的任务和一丝不敢表露的敬畏,快步离开值房,投身到各自衙署的繁重事务中去。
nbsp————
nbsp皇宫,御花园。即便时处三月,园内浓荫匝地,繁花似锦,一片姹紫嫣红之态。然而,池畔临水的“澄心榭”内,气氛却与外界的悠然慵懒大相径庭。
nbsp凉亭御案之后,端坐着十五岁的少年天子李景炎。他身着玄色窄袖常服,衣料上金线绣就的五爪盘龙蛰伏其中,唯有在他动作间,才偶尔折射出冷硬光芒。少年面容尚留存着青春特有的清晰轮廓,而下颌线条却已隐隐透出不容置疑的刚毅。
nbsp阶下侍立的内侍总管王德,敛声屏气,眼观鼻、鼻观心,仿若一尊毫无生气的玉雕。只是那微微绷紧的肩背,泄露了他此刻内心的紧绷。
nbsp左右两侧,分立两人。
nbsp左首的老者身形矮壮,身着深紫色袍服,样式奇特,袍上缀满了青铜铸就的狰狞兽首与咬合精巧的齿轮纹饰。他脸上覆着半张青铜面具,遮住左眼与部分脸颊,裸露在外的右眼细小如豆,却闪烁着锐利精光。其右手竟是一只泛着冰冷金属光泽的青铜机关手,五指关节处传来细微而清晰的“咔哒”声,正无意识且充满力量感地开合着。此人便是公输仇,霸道机关术的当代掌门。
n
第二百八十一章 机关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